第05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代会六十年:光辉的历程和见证
ghy4a4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代会六十年:光辉的历程和见证

本报记者 李 娜 实习生 李 阳 文 李 利强 图

弹指一挥间,从1954年9月正式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已走过60年一甲子。

历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文革”期间的黯淡蹉跎、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走过60载春秋、历经阳光风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改革和创新中与时俱进,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郑州人大,从人大制度的地方实践聆听国家民主法治前行的足音。

民主之路:

一路探索前行

1954年6月28日,郑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市正式确立,我市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走过60年,但是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是从1980年建立的。”郑州市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柴清玉说。

将日历翻回至1980年12月29日,郑州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的第一位主任——李宝光。

从那时开始,郑州人大常委会承担起责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第一次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在1981年3月25日至28日,郑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嵩山饭店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39人,出席会议34人。

第一次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在1981年3月27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命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副检察长、检察员等共计58人。

第一次设立常委会工作委员会,是在1984年3月28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城乡建设四个工作委员会的决议》;1984年5月31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任命了四个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第一次制定地方性法规,是在1986年12月31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关于游行示威的暂行规定》,经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1986年12月31日批准,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百废俱兴,创新前行。

进入新世纪以来,郑州人大常委会在民主法治道路上砥砺前行,再次谱写了一个个新篇章:

第一次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就职,是在2004年5月14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依法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就职宣誓的决定》;2004年5月14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举行就职宣誓仪式,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任命的30名市政府组成人员手执宪法,面向国徽宣誓就职。

第一次开通郑州人大网站,是在2005年1月11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了郑州人大网站开通仪式,开辟了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新阵地。

第一次做出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是在2009年3月27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从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第一次开通郑州人大微博,是在2011年2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在新浪网上开通“郑州人大”微博。

第一次对常委会会议现场网络视频直播,是在2012年4月25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郑州人大网、中原网等网络媒体首次对常委会会议进行现场网络视频直播。

第一次举行专题询问, 是在2012年6月28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首次专题询问市政府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次三网直播专题询问会,是在 2014年8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新农合专题询问会,首次通过郑州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中原网“三网”同步直播专题询问会。

立法之基:保障社会进步

从立法程序的完善,到立法过程的公开透明;从立法编制的专项论证,到“回头看”检验立法效果,郑州地方立法打造了一个个亮点,创设了一个个第一。

自1986年郑州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做好法规的立改废工作,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有63件。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室主任李艳说:“特别是近年来,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立法工作与我市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制定了一批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具有郑州特色的地方性法规。”

立法要关注民生。我市近年来相继出台一系列涉及基本民生的法律法规: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条例》、《劳动用工条例》、《社会急救医疗条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城乡规划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林条例》、《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等。

“其中,《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在全国立法均属首例,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这些立法的出台,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李艳如是说。

监督之剑:推进“一府两院”工作

60年来,尤其是郑州市设立常委会的35年来,从政府财政的预算、城市规划的实施,到环境污染的防治,议案建议的督办落实等,都彰显着人大监督的权威。

每年一次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都会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报告进行“审议”,提出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

这还不够,人大代表对百姓关心的菜篮子工程、空气质量、河流治理、道路安全、重点工程项目等内容,每年都会进行深入的视察、调研,并直言不讳的提出意见,当好人民的代表。履行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今年8月3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新法自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预算关系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能。”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龙同胜说,“今后,我们将建立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体系,扎实推进预算细化和公开;要加强新预算法的宣传,使人民群众都知道预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加强新预算法贯彻实施的培训工作,有效发挥人大代表对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作用;建立预算决算编制审查过程中,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制度等,加强对‘一府两院’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履职之责:人大代表为人民

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常委会会议上,也活跃于乡村里弄。书面意见督办会场里有他们表达意见的声音,食品零售店、屠宰场里留下他们暗访的足迹——他们,就是从人民中选出,并对人民负责的人大代表。

“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和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自己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60多年来,我们很好地实施了这样一个政治制度,今后我们将更进一步坚持这一制度并做好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选工委主任阎铁成说。

具体到我市人大代表今后工作的重点,阎铁成说,一方面是人大代表要通过对重大问题的审议,把党根据人民的意愿形成的重大部署,变为全市各方面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再就是我们的人大代表要通过行使选举权和任免权,把德才兼备的工作人员配置到政府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去,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和实施。此外,是通过议案、建议,把我市中心工作,特别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处理好。最后,就是通过平时的视察、询问、督查等形式,把市民关心的事做好,把部署的工作落到实处。

郑州市目前有市级人大代表567名,“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代表法》的规定,每年还必须向选举单位进行述职,向选民做汇报,选民有权监督代表依法履职。”阎铁成说。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若干“第一”

第一次“一府两院”负责人法定列席常委会会议:

1983年5月17日至18日在市委大楼东大厅召开的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列席会议。

第一个关于任免国家工作人员的办法:

1985年5月23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暂行办法》。

第一次制定关于地方立法工作的规定:

1986年12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的规定》,对立法议案的提出和计划、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审议、地方性法规的公布和实施、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废止做出了规范。

第一次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

1988年6月,为正确、全面了解拟任人员情况,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提请任命的19名同志进行了任前考核,并进行了法律知识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作为任命参考。

第一次市委人大工作会议:

1995年11月15日,中共郑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德广,时任市委副书记岳修武,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甲辰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印发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

第一次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

1994年4月23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对21名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和42名市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命,召开了隆重的颁发任命书仪式,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牛甲辰、时任市长朱天宝讲了话,时任市政府秘书长顿启明代表被任命人员发了言。

第一次对听取审议的市“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作出审议意见:

1997年10月30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做出了《对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和代表评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汇报的审议意见》。

第一次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

1999年6月23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郑州市公民旁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试行办法》;1999年8月17日至19日召开的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泰峰等6位公民第一次旁听会议。

第一次审批郑东新区总体规划:

2002年3月1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经过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的决议。

本版统筹 王福松 李金鹏 张 辉

李 欣 辛大钢 陈国保

未来之路:

开创新时期

人大工作新局面

60年的成绩可圈可点,60年春华秋实风雨兼程。

60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60年的宝贵经验要倍加珍惜。60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提高,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积累了宝贵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如是总结这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高举旗帜,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围绕中心,自觉服务大局;必须始终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真心为民谋利;必须始终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新时代呼唤新做法,新时代期待更强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意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努力开创新时期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面对未来,白红战话语铿锵。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自觉地把各项工作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大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

“我们要围绕全市大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等,切实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法定职责,确保全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立法工作要围绕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监督工作要努力探索改进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突出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监督,突出对宪法和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监督,突出对预算决算审查的监督,不断提升监督实效。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要探索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督促政府及时向人大报告重大工程立项、政府重大投资等情况,切实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加强社会和民生事业立法,建立保障和持续改善民生的法律制度。

“我们要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代表作用。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努力探索加强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推进代表联络机构和网络平台建设,坚持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调查研究、执法检查等活动,加强对代表专业组、代表活动组履职活动的指导,推行代表专题视察、集中视察和异地视察,不断创新代表活动方式,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

“我们要勇于实践创新,提升工作水平。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宪法和法律,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打牢依法履职的思想和能力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自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自觉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切实找准人大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与切入点,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依法按程序办事,提高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和水平。始终把发挥人大机关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作用作为重要基础,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一系列规定,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大机关。”

面对未来,白红战提出了希望和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前景光明而美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事业崇高而神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开创新时期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以郑州航空港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