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班德拉斯戏里戏外“受折磨”
或爆笑或经典 尽在“都市话剧月”
范军:豫文化的传播者
方言话剧《老汤》昨上演
我市22家商户参展
让阅读融入生活
郑州入列“八大古都”,十年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入列“八大古都”,十年了
修复的商城东城墙
郑国祭祀遗址青铜礼器窖藏坑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焱 图

明日,嵩山文明与中国早期王都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4年年会将在我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意味着距离上次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在我市召开已有10年,也是郑州成功入列中国“八大古都”十周年——2004年11月5日,在我市召开的“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赞同,郑州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

十年来,在“八大古都”的光环与压力下,郑州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年古都路,郑州经历了哪些改变?记者连日来进行了相关采访。

十一载求索终入列

尽管早在1993年,河南博物院许顺湛研究员就起草了一份“把郑州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倡议书”,但郑州真正成功入列八大古都,却是11年不断研究才取得的成果。

“经过50余年的考古发掘和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才确定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建立的一座都城,至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其建筑规模之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之最。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发展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书记、副院长陈英告诉记者,当时,考古学家们在以商都为代表的郑州地区发现了西山、新砦、古城寨、大师姑、小双桥等一批古代城址,两周时期的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也曾先后定都于此,这些都表明郑州所在地域存在一个古都群,这更进一步确立了郑州在中国古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004年的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上,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之所以水到渠成,1993年学者们的倡议当然功不可没,实际上郑州市领导与专家学者积极努力,采取开放的态度,多方面推动包括中国古都学会、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等五六个学会开展共同研究,达成学术共识,才是最大的成功之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李令福如此评价。

展示华夏文明根性

“郑州古都学会成立十年了,十年间,它以弘扬中华文明为目标,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为己任,保护、传承、宣传郑州大古都,彰显出一个时代的取向。”市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凭借郑州列入八大古都之动力,十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组建机构、加大投入,不仅有了更为求新务实的郑州市文物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和郑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诞生了影响深远的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还在保证重点项目投入的同时,另外设立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日常的文物维修、保护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

“连续五年,郑州大师姑夏代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新密李家沟旧石器到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新郑望京楼遗址、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遗址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不仅扩大了郑州大遗址的社会认知度,而且提升了郑州人的认同感和家国意识。”任伟说。

我们惊喜地发现,十年来对郑州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出了华夏文明的根性与个性。正如任伟所说:“我们认识到,郑州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重要一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