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花落巩义
第五届嵩山红叶节
本周日开幕
关公与官渡寺
新郑系列改革措施保护生态资源
登封四制度确保干部“沉下去”
荥阳评审出50位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候选人
巩义政务服务进入“智能时代”
短信平台指导农民麦播
荥阳开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zt4a10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公与官渡寺
刻于康熙四十八年的官渡新建关庙碑记。
官渡寺香火鼎盛。
圣旨碑。

本报记者 卢文军 文/图

“官渡寺名气很大。”提及位于中牟县官渡镇官渡桥村西约300米的官渡寺,官渡桥村党支部书记梁福泉向记者“隆重推介”。《中牟县志》记载,这里曾有城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官渡寺坐落于中牟县官渡古战场遗址内,传说是袁绍屯兵处,位于中牟县城东北2.5公处,因傍官渡水而得村名。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

公元221年,中牟发生官渡之战,关羽以其义勇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后关羽知道了刘备下落,即封存所受赏赐,留书挂印告辞而去,复归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人们为纪念关羽忠义在此地修建“关公庙”,刻碑记之,香火兴盛。明神宗时,改“关公庙”为“关圣寺”。清顺治元年(1644)朝廷降旨改名为“官渡寺”,延续至今。

为见到数百年来流传下来验明正身的遗存,记者辗转与中牟佛教协会会长、中牟县政协委员、官渡寺住持释照见法师取得联系。

“现在寺内流传下来的碑有十多座,这个是辨识度最高的一个,碑名叫官渡新建关庙碑记,落款的时间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距今有305年。”释照见法师说。随后,寺内居士从屋内抬出来一个用红丝绸包裹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圣旨碑。碑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厚约15厘米,上方雕刻有棱角分明的龙头,左右也刻着象征皇权的蟠龙,中间雕刻着楷书“圣旨”两个醒目的大字。

“早些年,这个圣旨碑曾作为村民从大口井内提水的配重石,偶然发现如获珍宝。”站在一旁的梁福泉补充道。

释照见法师展示的一块黄卷上记述了关公封帝的故事:清朝康熙八年,皇上微服私访来到中原牟山(现中牟县)脚下,忽然从牟山上下来一伙强盗围住了康熙。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位红脸大汉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提青龙偃月刀,在两位随从的护卫下,如天兵神将勇猛异常,眨眼工夫就消灭了强盗。康熙起身正要道谢时,已经找不到飞将的身影。自出事地点东行3华里遇一小庙,见庙前拴着一匹大汗淋漓的枣红马,庙内供奉着手握偃月刀的红脸将军和他的左右助手——大将周仓和关平。此刻康熙忽然明白,刚才救驾的不就是他们吗?原来是关公显灵啊。返京后,康熙就下令重修关公庙,并赐关公为关帝,还随旨发了御碑,寓意重视。

关帝庙,从宋代以后至明清曾多次重修,又多次遭战乱及黄河决口而毁坏。1992年,中牟县开发官渡古战场,将关帝庙作为一个景点进行重点开发重建,1995年移交官渡桥村委管理。2005年11月,官渡桥村委邀请释照见法师入住官渡寺,并于2006年4月,被国家宗教部门批准为对外开放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

如今的官渡寺,伴随着投入的不断加大,全仿古建筑林立,蔚为壮观。去年投资150万元建设山门一座,建成仿汉风格斋堂400平方米,建成后寺院占地面积30余亩。

“每逢初一、十五,这里香火鼎盛,人流如织。”梁福泉说,“官渡寺是有故事的,有底蕴的,我们要保护好它,开发好它,给子孙后代多留些念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