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跨越千年的宰相陈村
60岁以上老人
免费参观游览景区
收听收看郑州市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
新郑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群众评判工作会议
让法治
成为一种信仰
农民创业园:打造农民合作创业样板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
2号线南延工程新郑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跨越千年的宰相陈村

(下篇)

穿过门楼便来到崇孝寺的大殿,虽然整个寺院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建筑,但大殿还是以自己醒目的高度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配房的神圣地位。因每天都有陈氏后人的精心打理,整个大殿干净整洁,井然有序。殿门内神位两侧上方,分别写着斗大的“忠”、“孝”二字,整个家族人才辈出的缘由也能从中可窥一二。殿内东西靠墙的供桌上,也全都供奉着陈氏列祖列宗的牌位,牌位一律按照辈分摆放。在牌位上方是精心绘就的二十四孝壁画。其中有一幅叫“陈母夜香”,说的就是陈家的故事。据陈留库老人讲,正在济源整治蝗灾的陈省华得知远在四川的母亲谢世,虽皇上已恩准丁忧,但为灾情所迫,加上当地灾民跪地相求,便挥泪带领各乡镇的乡贤和民众救灾。夫人冯氏为尽孝道并宽慰夫君,便在院内筑神坛供奉婆母灵位,每晚在坛上跪地烧香,虔诚祈祷,超度婆母亡灵。冯氏的孝举感动四边乡邻,周边的妇女也纷纷随同冯氏,夜夜一起念经超度亡魂。蝗灾也最终得以成功整治。冯氏之举也作为陈氏家族孝举的典范代代颂扬。

殿后是陈氏家族的奠基人也是陈氏一门辉煌历史的肇造者陈省华夫妇的墓地。在茂密的灌木笼罩下,高大的墓冢显得更加肃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陈省华出将入相,为官数任,造福八方;夫人冯氏出身书香门第,教子有方,终使三个儿子全部金榜题名的事迹曾被元代编成四折杂剧《陈母教子》……静立墓前,叫人心生无限敬仰之情。

大殿的两侧是配殿,配殿外两侧也分别有两个院落。整个寺院有房屋25间,是一个散发着宋代遗风的建筑群落。各个院落内全是青砖墁地,绿草如茵,肃穆寂静。陈氏后人陈新州告诉记者,“崇孝寺肇于宋,增修于元明,是新郑古名刹之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如今的崇孝寺得到了政府和陈氏后人的不断维护和修缮。”在记者采访之时,还见到东配院修缮工人正在施工,工地上堆满了砖瓦等建筑材料。

出了崇孝寺,一行人来到神道西侧陈氏“三尧”之茔地前。三个高大的墓冢坐北朝南,每个墓前墓碑高耸,碑文述说了陈尧叟、陈尧佐和陈尧咨为陈氏一门的荣耀谱写的忠心报国的丰功伟绩。

“宰相陈,人地灵。石生像,列队迎。陈公碑,傲苍穹。崇孝寺,皇上封”。这首古老的民谣在周围的十里八村妇孺皆知。如今的陈氏后人依然临墓而居,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崇孝寺门前的小广场就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采访时,有很多村民在这里唱戏、跳广场舞,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满足。岗时村支部书记时金越告诉记者:“陈氏三宰相墓在2008年6月就被命名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后人也已发起组建了河南省新郑市崇孝寺陈氏三宰相陵园复建组委会。”陈省华一脉的“忠孝”文化也将得到较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也给散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陈氏后人凭吊先祖以心灵寄托。

青山埋忠骨,几度夕阳红。荷锄农夫坟前过,指点江山说令公。从陈省华一脉往上追溯三代,无一官半职,均出身布衣,为何能人才辈出,多人权至相位,彪炳史册?陈家到底有何鲜为人知的治家教子之道?神道两侧站立的石雕为何是石羊、石猴等,而不是国人传统观念中的狮子、熊等?一个个令人不解的谜底等待世人不懈的挖掘和发现。也许这也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宰相陈村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精髓所在。 作者 王保建 沈磊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