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联体效应 寻求医疗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
知识竞赛在郑启幕
追问扶贫开发如何扶真贫真扶贫
上街建立救助平台
服务老人特殊需求
郑大校长刘炯天
再获科技大奖
民航大酒店开始
拆除违建停车场
wx4a13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问扶贫开发如何扶真贫真扶贫
——直击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

本报讯(记者 李娜)今年我市扶贫开发目标是什么?如何保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如何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管?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就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抓住要害,不断追问,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答得认真。

扶贫信息年内实现网络公开

“作为省会城市,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应当走在全省前列,在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上,我市有什么样的规划设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明恩的提问,事关我市扶贫工作未来设想。

副市长杨福平回答:郑州市现在还有贫困人口将近20万。按照我市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工作将实现“三步走”。2014年~2015年,上街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率先在全市完成扶贫对象整体脱贫目标;2016年~2017年,全市全部扶贫对象基本实现脱贫;2018年~2020年,巩固提升扶贫开发成果,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就扶贫方式来讲,我市目前有五种方式。杨福平对此也一一进行了说明:一是社会扶贫,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扶贫气氛;二是精准扶贫,为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台账,今年年底实现全市扶贫网络公开;三是对口扶贫,今年经过筛选后,将选择100个单位对口帮扶100个贫困村;四是搬迁扶贫,把条件恶劣、长期扶贫效果不明显的地区群众搬出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到2017年争取达到4万户、15万人搬到新的地方去居住;五是产业扶贫,到2017年,全市5.2万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个经过培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

杨福平话音刚落,常委会委员张辉就抛出了问题:“我市现在有多少贫困地区?今年的扶贫目标是什么?”

市扶贫办主任孙淑芳接过话筒回答:“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还有19.79万贫困人口,分布在248个贫困村,其中,139个省级贫困村,109个市级贫困村。今年,我市将完成7293户2700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培训5000名贫困人口,确保45000人初步脱贫。”

逐年加大扶贫开发财政投入

扶贫,财政资金投入是关键。对此,李艳委员直接问道:“我市如何从财政上保证扶贫资金的投入?”

市财政局局长刘睿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市级财政逐年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用于专项扶贫的财政资金由2011年的77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4亿多元。

常绪东委员接着问道:“财政扶贫资金增长快、数量多,我市如何对这些资金进行监管?”

刘睿回答说:“首先,我们根据扶贫资金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明确了范围和对象;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采取县级报账制度,采取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等方式;最后,加强审计和财政监督,每年两次审计扶贫资金,并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评价,调整扶贫政策,完善资金使用。”

三种培训助力贫困人口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阎铁成委员问道:“扶贫,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郑州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孙淑芳接过话筒,对我市扶贫培训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我市目前有三种针对贫困人口的培训:金蓝领培训计划,针对初中以上、20岁以下的人员,开展两年培训,每年每人补贴2000元;短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对象为55岁以下的贫困人口,每人每月补贴500元;更短期的培训,邀请培训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走村进户,每人每天补贴100元。

2011年~2013年,我市共培训了17000名贫困人口,85%以上的人员实现了就业或创业。今年,我市预计培训5000人。

易地扶贫每户补贴4.5万元

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对此,我市创新了“易地扶贫”。崔豫琳委员询问:“易地扶贫,对这些贫困户有啥补贴?”

孙淑芳说,2002年开始,我市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深山区贫困群众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经过十多年的不间断搬迁,截至2013年年底,已累计完成搬迁1.8万户7万人,这些群众目前基本脱贫。

我市在按成本价配建安置房、对搬迁群众每户补贴建房资金4.5万元的基础上,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设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自搬迁入住之年起,连续扶持5年。鼓励搬迁地区土地流转,市、县财政对搬迁群众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面积在50亩以上的,向搬迁群众每亩每年分别补助100公斤小麦,连续补助5年。

旁听会议的人大代表乔宗旺接过了话匣子:“有些贫困户刚刚脱贫,他们致富的道路很难,政府对他们有何措施吗?”

孙淑芳肯定地说:“有的。我市明确规定,脱贫的村庄和农户继续三年扶持,三年内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技能培训等方面与过去贫困村享有一样的扶持政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