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吴宓与陈寅恪》
旧官署前的《戒石铭》
江南早秋
乐度晚年
你的偶像是谁
qhq4a39
qhq4a3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旧官署前的《戒石铭》

晓 三

宋代至清末,无论哪级衙门前,都竖着一块石碑,名为《戒石铭》或《戒石》。

北宋初年吏治腐败,朝廷官员贪赃枉法,“罔顾宪章”、“ 黩货厉民”。宋太祖、宋太宗“亲见五代贪吏恣横,民不聊生”。采取一系列惩治贪污腐的措施,对犯者“用重法治之”。将官吏贪赃列为不赦之罪,下令“京朝、幕职、州县官犯赃除名,配诸州县者,纵逢恩赦所在不得放还”。然而贪赃官员仍若蝇蛆般滋生不绝,导致朝纲混乱,百姓苦不堪言。为使官员有所警戒,宋太宗赵光义御制《戒石铭》,颁布天下道行,以补其严法之不足。

《戒石铭》简洁明了,内容为:“尔俸而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洪迈《容斋随笔》中说:太宗皇帝书此,以赐郡国,立于厅事之南,谓之《戒石铭》。

《戒石铭》并非太宗皇帝原创,摘自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原文作于广政四年(941年)五月,名为《戒百官文》或《颁令箴》,共24句,全文为:“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合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乙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役是切,有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赵光义仅取其中16字,言简意赅,警示官员切莫贪腐。

《戒石铭》颁行天下后,随即成为官箴。大诗人黄庭坚受太宗皇帝之命,援笔书写,刻成石碑。碑额中间竖刻“圣谕”二字,两边饰有线刻云纹,中间竖写16字铭文,立于各级署衙之南,仪门与大堂之间,正对大堂门,或建石坊以明之,或建亭榭以覆之,目的是让堂上胥吏时时面对,以为座右铭。据河南内乡县发现的《戒石铭》,石碑除朝北正对大门一面刻有16字铭文外,朝南一面还有“公生明”三字。有皇帝御诏,《戒石铭》成为各地官署衙门必备形制,《水浒传》第六十一回中写:蔡福笑道:“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连文学作品中也提及此碑,可见当时《戒石铭》流传之广。

官场腐败是集权政权的痼疾,很难根绝。虽有皇帝御碑警示,宋朝最后仍亡于贪腐。至北宋末年,官员纳贿枉法,吃喝成风,“一筵之馔,有及数百千者,浮侈相夸,无有世极。”朝廷不得不下令限制吃喝规模,规定发运、监司不得超过三百贯,其余每司不得超过二百贯。官吏“广殖赀货”,“田产跨连州郡”,宋徽宗多次御笔下诏,仍难杜绝贪腐之风。北宋最后亡于金人入侵,其实是吏治腐败带来的必然结果。

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后,沿袭宋制,仍将《戒石铭》立于各级官署前。至今保存于山西省芮城县文博馆的《戒石铭》刻于大金明昌元年(1190年)九月,全文用楷书写成,虽已非黄庭坚所书,其形制与所立位置与北宋基本相同。金朝虽是游牧民族政权,在其统治期间,仍然奉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尊崇儒学,以至元朝时亡金故老喜言“金以儒亡”,此言虽不一定正确,但至少说明女真人统治期间已全盘汉化。更重要的是金朝同样是个集权政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官员贪腐。以至女真人在接受中原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被拉下马背,使一个凶悍的游牧民族变为纸醉金迷的贵族。

宋金以后,官署衙门前仍立有《戒石铭》,但其内容、位置都与宋金有所不同了。元时,文人徐琰曾将宋太宗的铭文改为:“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刑法。”明清两代则直称为“戒石”。明代“戒石”内容与宋代相同,仅位置与装饰有所改变。至清代,虽还有用宋代铭文,却也有所改变,文学家袁枚就曾以为“宋太宗戒石四语太简,衍为六章。”写出《书戒石》一诗。

集权王朝根本谈不上法制,历代《戒石铭》都有一个特点,朝廷法令不能制约官场腐败,只好寄托于天,让官员产生畏惧。如今,无论《戒石铭》还是《戒石》都成为文物,记载着宋代以来各朝为制约官员腐败所做的努力,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各个王朝无一不覆亡于官场腐败,《戒石铭》是对官吏的警示,其实也是个见证,记录着集权王朝的吏治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