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华社区建起“熟人社区”
警民结合端掉赌窝
巡防队员爱铸善举
捐书关爱农村儿童
汝河路街道全力救助流浪者
医疗服务队走进社区义诊
会预报天气的“牡丹”
映月路社区 以文化引领优质服务
志愿者义务理发进家门
精心打造红色网络教育家园
民主评议面对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会预报天气的“牡丹”

本报记者 郑磊 通讯员 樊玲玲 文/图

对于国色天香的牡丹画,很多人都饱过眼福,可您见过会预报天气的“牡丹画”吗?在咱郑州就有这样一位奇人:人称“中原牡丹王”的王小召,他潜心研制的“变色牡丹”知阴晴。会随着温度和湿度变换颜色,让人啧啧称奇。

昨日上午,记者在二七区人和社区见到了王小召,他正在一丝不苟地作画。

休息间隙,老人向记者敞开胸怀。他告诉记者,自己幼年时就喜欢画画,学校里开设的美术课是他的最爱,但由于家境困难,初中毕业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了一名木工。

2003年,王小召在郑州古玩城闲逛,发现一家字画店悬挂的牡丹画相当漂亮,这唤起了他儿时画画的记忆,埋藏在心头的画画梦被激发了。经过一番周折,他打听到这幅牡丹画作者小陈的住处,登门拜访,表达了拜师学艺的来意。小陈时年28岁,而王小召当时已55岁,但王小召依然按规矩拜小陈为师。

这样,当年的木匠,在知天命年龄,重拾童年的梦想,毅然改行做起了画师,只身一人来到郑州开始了艺术生涯。

初来郑州的王小召虚心向小陈师傅学习画牡丹,逐渐掌握了描绘牡丹的技艺,他笔下的牡丹着色细腻,色泽华润,形态饱满而不臃肿,色彩明丽而不俗艳。

虽然牡丹象征富贵,被人们喜爱,但画牡丹的人不计其数,自己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王小召认为唯有求变,方能开辟出一条道路。最终,他的求变设想落在“变色牡丹画”上。

经过多年探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王小召研制出了特制的颜料,最终成功推出了“变色牡丹画”。画中的牡丹,随着气温和湿度的改变而变色,周边气温达30℃后,黄色牡丹会变成绿色,粉红色的牡丹会变成紫色,气温降至30℃以下,牡丹又逐渐恢复原来的色彩,这种“变色”效果,为富贵牡丹更是披上了神秘外衣,使人啧啧称奇,王小召的“变色牡丹画”也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不久前,王小召又办起了“变色牡丹画院”,已与1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现在,他担任着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多次向灾区和家乡学校筹集募捐书画作品,义务给家乡和郑州驻地学校上美术课,手把手教残疾朋友免费学画画,还把3万多元奖金捐献给有困难的青少年学生,被评为郑州“最有魅力的老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