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周笔畅首部文字作品集
《如果我能说了算》本月出版
情景喜剧《微笑来了》
演员海选启动
主持表演两不误
不专注是为圆梦
中原沃土丰 文学自奔流
名家精品郑州巡展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百姓书记》巡演到郑
我省贺宝林摘
中国戏剧理论评论最高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沃土丰 文学自奔流

本报记者 秦 华 杨丽萍 卢文军

上月底,创刊57年、停刊25年的纯文学刊物《奔流》在郑州复刊,在纯文学期刊日渐式微的当下,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文坛引起巨大震动。《奔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复刊的?对于蜚声全国的“文学豫军”来说,它的复刊有何意义?面对当下阅读方式的巨大变化,读者应该怎样去阅读?……11月1日、2日,“雁鸣湖金秋笔会”活动在中牟县举行,孙荪、张宇、杨晓敏、墨白等30多位省内外作家参加活动,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奔流》应运复刊

“《奔流》是河南办的时间最长的纯文学刊物,对河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许多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河南作家,如李佩甫、张一弓、田中禾、邵丽等,都是从《奔流》起步并走向全国的。”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荪说,《奔流》承载着许多人的文学之梦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它的复刊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令人欢欣鼓舞,可以预见,它将会为促进发展河南文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河南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墨白认为,《奔流》的复刊是应运而生。“纯文学期刊步入困境并不是新鲜话题,随着大家阅读方式的改变,纸质期刊生存越来越艰难,像《收获》《人民文学》这样响当当的文学期刊发行量也并不大。《奔流》在纯文学式微的当下复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传达了一个信息: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次的东西,文学的力量依旧强大。”

孙荪说,《奔流》为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他希望作家们在创作时不要降低自己的价值标准去单纯追求观感、迎合低俗,而是能更专注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样才能更深地走进读者的心里。

中原沃土丰厚

《奔流》复刊,为文学豫军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这样一个在全国享有盛名的群体,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又有着怎样的个性标签?“文学豫军是当代中国文坛最有实力的一只劲旅,老中青几代作家兵强马壮,各种题材、各个门类都有大家和实力派作家。”孙荪说。

墨白将文学豫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外地的河南籍作家,以阎连科、刘震云、刘庆邦、柳建伟等为代表;一部分是本土作家,以李佩甫、二月河、乔叶、邵丽等为代表。“这些作家都有能代表自己向世界说话的作品,他们之所以产生影响,与中原这块土地有着直接关系。”墨白认为,中原是历史灾难最深重的地方,民族经历的种种灾难在这里是最突出集中的,相应的,这块沃土也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为作家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记者曾采访过省作协主席李佩甫,他认为“踏实、不浮躁”是文学豫军的个性标签,对此,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名誉院长张宇深为认同:作家是要靠作品来说话的,河南作家喜欢默默耕耘,不跟风,比较淡泊名利,这很难得。“举个全国罕见的例子,不谦虚地说,李佩甫、二月河和我,是公认的河南省最具知名度的三位作家,但有趣的是,我们三个都没有得过全国性的奖项。”张宇不无调侃地说。

带着思考阅读

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由郑州市新华书店主办、郑州市推广阅读志愿者团队实施的《第六次郑州年度城市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3年,手机阅读和互联网络信息阅读分别位列第一、第二,报纸和杂志首次退出前三。那么面对海量信息和各种各样的阅读媒介,读者应该怎样阅读?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听听作家们的建议。

“网络文学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这是件好事,但有一点,这些网络作品往往整体水准比纯文学要低很多,看完也不会给读者留下什么,它对读者的影响十分有限。”张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各种垃圾信息塞满,以至于很难有思考的空间,“我建议多读经典传统文化,在阅读的同时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思考空间,千万不要当垃圾信息的中转站。”

墨白认为,面对海量的信息,读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一一筛选,在这种情况下,读那些经过专业编辑选择的纯文学刊物,或是经过许多人认可的经典作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经典作品是需要时代打磨和读者去阅读喂养的,在不同的时代,它会在不同的读者那里焕发同样的生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