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超化镇九里山庄记
青海牛心山风光 王国强 摄影
秋栗香
学习
小小歌唱家
变质的俗语
《国学会心录》
为什么是墨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什么是墨脱

小朱飞刀

我生活在广州,像中国大多数沿海城市一样,每天都在发生着快速而陌生的变化。但这个世界总应该有些角落,一直不曾改变。我想,墨脱也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徒步墨脱的时候,我28岁,在墨脱放下了一段往事。如今,墨脱也成了往事。5年过去了,年事渐长,时过境迁,重提墨脱,仿如听一个老朋友讲述他们当年的青春往事。

《一代宗师》里的宫二说:“武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墨脱就是一个“找自己”的地方:在墨脱路上,你再高高不过苍山,再深深不过云海,再强强不过岁月。

我想,只能是墨脱了,别无他选。我需要一场几近死亡的隆重仪式,来结束和放下一些情绪。

这是中国徒步线路死亡率最高的线路之一,没有专业设备就接近于自杀,人们往往用“生死墨脱路”来形容徒步墨脱的艰难。全程近300公里,需要徒步8天,穿越蚂蟥重灾区,翻越两座4000多米的雪山,还要小心泥石流和猛兽。每年都有人不幸摔下悬崖、掉进河沟而丧生,或被雪崩和泥石流卷走,或在雪山迷路被冻死。

为什么是墨脱?如果说穆斯林的最高境界,等于从耶路撒冷徒步到麦加,那么藏传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从拉萨徒步到墨脱。信徒们均把一生中能去一次墨脱视为最大幸事,无论是否生还。

为什么是墨脱?中国内地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至今仍有一个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邮的地方。这里的门巴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人力背夫是这里主要的运输方式,石锅和乌木筷是运出大山的唯一商品。这里是藏东南最为偏远的边境县,毗邻印度,被称为“高原孤岛”,但丰富的自然资源却足以养活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

为什么是墨脱?“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意为“隐秘的莲花”。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据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到了墨脱,发现此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弘法,并取名“白玛岗”。经典藏经《甘珠尔》记载称“佛之净土白玛岗,圣地之中最殊胜”。

作为风光猎奇和秘境探险,墨脱具有天然的优势。通往墨脱的路不仅仅是一次自由旅行或生存挑战,在更多人眼里它还是一场信仰的苦修。但这些还不够,不足以吸引我不远万里前往寻访。直到我看到《莲花》,在苏内河去世已将近两年的时候,纪善生历尽艰险,跋山涉水进入墨脱去看望她。小说是虚构的,但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困惑与忧伤。

时至今日,上述的大部分事实都将成为往事。2009年,波墨公路重新开工,试图在嘎隆拉雪山钻一条隧道。修建途中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延误工期。5年过去了,最新的消息是嘎隆拉雪山隧道已贯通,不再受季节影响,基本实现全年不定时通车。进入墨脱不再是一件艰难的壮举,就像去珠峰大本营和阿里一般,虽然艰苦,但并不难到达。徒步墨脱将渐渐沦为一张古老的黑白照片。但所有走过墨脱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墨脱不在县城,全在那几天的徒步路上。我们要寻找和追求的,也都在去往墨脱的路上。

2007年至今,我走过许多与世隔绝的徒步路线,登顶过6千米级的雪山,也曾走出国门徒步。可每当回顾自己的旅行经历,墨脱总是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她不是最美的所在,也非最难的路线;她难以亲近,不易到达,却又从不拒人千里之外。驴友独闯墨脱屡有所闻,但每年总能听闻有人在墨脱路上死去。她任性率真,喜怒不定。

今年4月份,我为了攀登7206米的宁金抗沙峰,时隔6年再次进藏。不想严重高反,未到C1营地便不得不提前下撤。我告别队友,独自下山,背着沉重的登山大包,行走在江孜和浪卡子之间的公路上。身周崇山峻岭,大雪纷飞,全无人烟,茫茫天地之间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拉萨静养,阳光凛冽,窗台上的花开得正艳。北京中路依旧杂乱无章,车辆乱停乱放,三轮车、面容黝黑的藏民和衣着鲜艳的游客自由散漫地穿行在街道上。我一个人坐在书吧的木椅子上,沉浸在慵懒的音乐中,三轮车刺耳的铃铛声时常惊醒我。6年过去了,拉萨似乎一点都没变。拉萨不变,墨脱呢?

“心里总有个梦想,像英雄一样走过这个世界。”回忆墨脱的时候,听到的刚好是许巍的歌。这是我最喜欢的声音,歌词也恰到好处。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安排的周末,最适合待在家里,好好整理那些远去的青春。泡一杯酥油茶,点一支藏香,慢慢回到墨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