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棚“神器”促增收 农民市民双得利
新郑少林蕙光武术院:
7金12银背后的故事
“文物”惊现街头
真伪还需鉴别
山乡文化播种人
社会万象
小区物业走入自我管理新模式
tpzz24b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少林蕙光武术院:
7金12银背后的故事
文武并重育英才
“如家”关爱暖人心

新郑少林蕙光武术院:

7金12银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扬 李伟彬 文/图

一枚金牌不仅仅是自己的辛苦和实力的证明,更是代表了个人梦想的完成,也为团队争了光。一枚小小的金牌被灌上这么多深厚的含义,怎能变得不令人瞩目?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来自新郑少林蕙光武术院的19人代表队,在与来自全球1800余名运动员的角逐中,斩获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19枚,成绩骄人。

国际大赛捷报频传,新郑小子勇夺7金,这金牌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当少林“邂逅”新郑

根文化给力少林功夫

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崇禅尚武少林人,爱国护教少林魂;新郑市——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心灵故土,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精神家园。当“少林”邂逅“新郑”,又会擦出怎样美丽的火花?

学院由当代少林拳大师朱天喜创办于1986年,1993年升格为高层次大专院校,2006年又从郑州搬到新郑。为什么选择新郑,少林第33代传人、全国少林拳冠军、学院院长张士杰说:“新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新郑是裴李岗文化、黄帝文化的发祥地,将武术文化融入中华根文化,汲取传统精髓并结合武学精神来对学生进行武德和品质的培养,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此,新郑市少林蕙光武术院,在新郑这片沃土,掀开了“武术文化融入中华根文化、大力传承发扬中华国粹”的崭新篇章!

文武并重育英才

“如家”关爱暖人心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个武侠梦,取得男子B组少林枪第一名的陈金杭说:“来学武,就是想像小说里那样,飞檐走壁、行侠仗义,但刚开始练劈叉,揪心的疼就让我几乎放弃了。是教练,让我重拾信心,也对武术有了正确的定义。”说起获奖的感受,他说:“这跟平常教练的教导是分不开的,虽然平时训练很辛苦,但是拿到了这个奖牌,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样是金牌获得者的林文强,说起自己的教练蔡伟时,流露出浓浓的依赖之情。原来,3年前,蔡伟去他家里接他来学校时,13岁的他正被家人用铁链子锁在厕所里,由于“网瘾”难以戒除,家人决定把他送到武校接受半封闭式教学。到学校后,蔡伟对林文强格外上心,“软硬结合”,训练时严格要求,但课余有空了就找他谈心,从生活理财到做人处事,事无巨细。现在已是“世界冠军”的他说:“获奖时我第一时间给父母打电话了,我希望他们为我骄傲。但是今天是第一,若不努力,明天这个第一就将属于别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和谐”、“友好”、“宽严并济”、“温馨”……采访中,学生们似乎对学校不吝赞美之词,同时,他们得体的谈吐和宽广的知识面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他们院长解答了记者的疑惑:“‘文无武则馁,武无文则蛮,文武兼修者,全才也。’虽然是武院,但是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