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闻人的故事让人动情动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闻人的故事让人动情动容

精彩演讲

摘编

有一群人,他们甘冒风险,奔走在新闻最前沿,用客观报道揭露事实真相;有一群人,他们深入生活的最底层,将目光投向小人物和小事件,展示百姓的苦乐悲欢;有一群人,他们将自己奉献给新闻事业,用手中的笔捍卫着道义和责任,他们,就是记者。

明天是个普通日子,因为她只是一年365天中的一天;明天又是个特殊日子,因为她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节日——第十五个中国记者节。

昨天,11名记者在河南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演讲比赛决赛中,结合工作实际,深情讲述自己和身边同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感人故事。

精彩实录

一等奖获得者

漯河电视台记者 张栋

在一次采访中,我了解到,漯河市在全省未成年人上网情况管理评比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未成年人上网管理,在全国都是一个大难题,漯河是如何获得先进的?带着疑惑,我跟随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黑网吧进行暗访。

暗访中,我发现,每到一处都是满屋子的未成年人。出现如此严重的违规经营,原因到底是什么?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缺乏宣传,而缺乏宣传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没钱。

和有关部门共同抵制、查处“黑”网吧,还社会一个干净整洁的网络环境,是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的事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媚钱,不媚俗,不攀权、不攀贵,处处讲真话,时时传事实,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基本底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我对他说,以后有采访活动一定记得通知我,不分时间,不讲条件,我都来。为的只是对得起“我是党员、我是新闻记者”的身份。

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们更需要去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辐射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发挥我们应有的助推和支撑作用。如果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要做些什么的话,我愿意首先从做一名有党性的新闻人开始。

精彩实录

二等奖获得者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吕 超

在兰考县的所有村镇,没有不知道焦裕禄的。

出兰考县城向东5公里,就是双杨树。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和焦裕禄多次接触过的姚留学老人。据老人讲,1963年6月的一天,村里组织群众趁下雨抢栽红薯,当时他年纪小,只负责丢红薯苗。大伙干得正起劲时,有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来到地头,脱了鞋就开始刨坑栽红薯。其中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人问他:“小伙子,你知道怎么栽效果好吗?”姚留学说:“我只负责丢,不管栽。”那人笑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到家里,叔叔告诉姚留学,和他说话的中年人就是焦裕禄。

在姚留学家的房后到现在还保留着焦裕禄曾经和群众拉家常的屋子。后来,姚留学的院子4次翻新,唯独把这间老屋保留了下来。他说:“留下这间老屋,就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本。”

在兰考60多天蹲点采访的日子,我总是被感动着。焦裕禄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像战士一样努力战斗,去见证我们时代的变迁。

精彩实录

二等奖获得者

大河报记者 宁田甜

做记者七年了,我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

我时常警醒自己,只有守护好一名记者的本分,才能无愧于心。

今年7月初,郑州低保户刘文大姐反映,因有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导致有人冒充她的身份信息登记注册了两家商行。由此,她和女儿的低保资格被取消。为证明清白,她曾连跑了8趟递交说明材料,但始终无果,那天中午接到电话后,我便顶着炎炎烈日,陪刘大姐前往有关部门暗访。

随后,一篇针对有关部门审核不严的监督报道在大河报刊发。报道发出后,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当鉴定结果证实,确实是有人冒充刘文时,迟迟开不下来的证明材料终于递到了刘大姐手中……

我是一名记者,我没有铁肩,但我相信,柔弱的肩膀,依然可以担起“道义”。

我是一名记者,我不够挺拔,但我相信,小小的身板,依然可以撑起“记者”的骨架。

精彩实录

三等奖获得者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王腾霄

在广播电台的工作中,听众看不到我们,但新闻的职责就在电波中传递,11月5日早上7点45分,有听众反映,一辆无牌黑色宝马在京广路政通路附近撞倒一位环卫工,致其严重受伤,肇事车主逃离现场。接到这一消息,我们第一时间与警方沟通,随即通过广播在全城搜索肇事车辆,仅用时40分钟,警方就根据我们电台汇总的信息将肇事车辆和犯罪嫌疑人抓获。目前,被撞伤的环卫工人已得到及时救治,这是正义的力量,更是新闻的力量。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通过电波,我们为不计其数的家庭找回走失的家人;通过电波,我们对被劫持的的哥发动全城搜索;为大面积烧伤的孩子在行车高峰开辟出一条生命的通道。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自己微小却坚定的梦想,这是一份用甘苦和汗水写出的关于“爱”的梦想,在追逐这份梦想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

精彩实录

三等奖获得者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 林 泉

何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的理解是,我们媒体的新闻报道要拒绝形式主义,不要说空话套话,让大家愿意看、听得懂、记得住。

首先要讲政治。对于我们一线新闻人来说,最大的“讲政治”就是心中始终有人民。

再说说“强技能”。我所在的《都市报道》是一档直播新闻栏目。17年来,我们每天向观众传递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资讯能否做到及时、准确、入耳、入心,工作态度认真是必须的,但工作能力是否过硬也很重要。多年来,虽然屡屡获奖,但我和同事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在多方开阔视野,学习技能。

我们坚信:拥有丰富传统媒体从业经历,再获取了前瞻的新媒体思维,那一定是攻无不克的精兵强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