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群众评议街道基层站所
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中原区为社区配备演出器材
福音工程造福贫困患者
“大班额”问题现转机
八旬老翁书法情
千名志愿者街头募捐
铭功路街道建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
“清风二七”“博”出精彩
芦大姐幸福的退休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铭功路街道建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
13家单位和180余名积极分子牵头组建11个公益性服务组织

本报讯(记者 赵文静 通讯员 徐娜) 下午4点10分一放学,解放路小学李明明老师顾不上喝一口水,就快步来到铭功路街道“四点半”课堂,那里还有十几个孩子等着她。

“我是一名教师,而且自己也有孩子,很能理解双职工家庭子女教育的难处。”李明明老师告诉记者,解放路小学和铭功路小学两所学校的教师几乎都加入了街道“快乐朝阳”服务部志愿者队伍,每周一至周五按照排班,义务为辖区双职工家庭子女辅导功课。

“快乐朝阳”服务部是针对双职工家庭子女放学后无人照看的问题,铭功路街道联合辖区中小学校教师和广大青年志愿者,构建起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爱”网络,是铭功路街道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孵化出壳的第一批公益性服务组织。

铭功路街道地处老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困难群众多,文化娱乐设施少,管理难度大。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满足辖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铭功路街道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群众参与、多元共治为重点,整合资源建立街道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平台,进一步拓展街道服务职能,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触角。

“群众需求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铭功路街道通过社区、楼院网格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了解群众内心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累计收集各类建议783条,并针对这些问题充分调研座谈,最终明确了组建居民自治、关爱帮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文体科教等五大类公益性服务组织的孵化计划。同时,广泛动员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群众党员、企业单位负责人、“非公组织”负责人、知识分子、“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街道公益性服务组织中来,先后选聘杜春玉等13名公益性服务组织“带头人”,构建起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孵化基地成立伊始,首个难题便是公益性服务组织建立初期“资金少、场地小”的硬件制约。为此,铭功路街道进一步压缩自身办公用房,根据公益性服务组织服务内容和对象不同,按照服务组织带头人要求和实际需要,集中打造了1200平方米街道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先后建成了群众评议部、书画社、爱心互助社、青少年服务部等10间功能室,全部无偿提供公益性服务组织使用。

为让公益性服务组织顺利“进驻—孵化—评估—出壳”,孵化基地党支部大力实施服务组织“带头人”培训计划和街道—服务组织“双向”培养行动计划,一方面聘请专家教授定期开展授课,不断提升“领头雁”业务水平,一方面积极邀请外地市成熟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到街道指导工作开展。此外,街道孵化基地联合党支部以支部会议为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各服务组织工作开展情况、近期计划,通过大家的集中讨论与分析,集中集体力量解决单个组织在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实现各组织之间的互通有无、相互支撑、共同成长。

辖区党员、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成立“铭馨”居民互助社,募集慈善基金,建立互助超市,建立爱心互助的循环机制;律师、知名人士、居民代表等热心人士成立了街道“和释佬”协会,配合街道、社区“两级”调解委员会,定期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和宣传;商务楼宇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党群建设等周到服务……街道公益性服务组织孵化基地成立以来,先后有13家单位和180余名积极分子牵头组建了11个公益性服务组织,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互助帮扶、评议监督80余次,延伸了政府为民服务的触角,用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