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里干净整洁的林荫小道,成为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乡清运、市处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农村专职护路员的辛勤劳动实现了道路的绿靓净美。
新郑市“改善人居环境,清洁家园在行动”活动现场。
辛店镇阳光花园社区整修后的美丽街心花园,为社区增色不少。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李伟彬 沈磊 通讯员 李浩 张宏伟 文/图

编者按

今年以来,新郑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工作布局为统揽,以建设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为导向,坚持“规划统领、分类施治、突出特色、以民为本”的原则,调动一切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的阶段,努力实现“两安三化”( 农民住房安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的目标,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保 障

措 施

落实资金投入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市财政每月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活动经费。同时,积极整合部门资金,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此外,鼓励社会各界捐款引资,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拓宽村级经济增收渠道,不断加大村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按照村庄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建立保洁管理经费奖补机制,将保洁管理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从而保障了保洁管理员工资待遇,使基层管理队伍得到了加强。

严格督导宣传发动 在媒体上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专题专栏和曝光台,展示整治成果,曝光存在问题,公布责任查究结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简报25期,媒体曝光30多次,有力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先后对工作滞后的3个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16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实施了监督管理,进行了责任追究。

落实制度奖优罚差 严格按照《新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周观摩月评比细则及奖惩办法》(新农组〔2014〕4号)文件要求,每天进行日督查,每周五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进行现场观摩检查评比,每月最后一周(周五)进行月综合评比。根据日常督查情况、工作配合情况和周现场观摩检查评分情况得分进行月综合评比排名,对前3名给予资金奖励(第一名10万元,第二名5万元,第三名3万元),挂红旗并在全市通报表扬;对后三名给予资金处罚(最后一名5万元,倒数第二名3万元,倒数第三名1万元),挂黑旗并由其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表态发言。

“四个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如何推进好、落实好?新郑市坚持“规划统领、分类施治、突出特色、以民为本”的原则不动摇。

坚持规划统领。坚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不动摇,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在规划统领下的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

坚持分类施治。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围绕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南水北调移民村、规划保留村布局,分类制定工作导则、整治标准、目标任务,科学有序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坚持突出特色。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从实际出发,不搞“千区一面”;同时注重保护好、利用好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持田园风光,推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文化旅游、产业经营协调发展。

坚持以民为本。明确领导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督导奖惩。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意愿,动员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清洁家园,切实抓出农民群众受益的整治成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