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赞嵩山红叶
博古斋
新书架
知味
小小说
随笔
lh4a66
lh4a13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香玉号”与“本山号”

宋子牛

“香玉号”与“本山号”,是两架私人飞机的名称。主人是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已仙逝多年;一位是小品演员赵本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不用多费笔墨了。

他们的相同之处很多。都是草根出身,都是演艺界的大腕,在各自艺术领域里,都有“王者”风范,一个是“豫剧王”,一个是“小品王”。他们为人乐道之处还在于,都买了一架飞机,即“香玉号”和“本山号”。

他们的不同之处更多,而且更大。那就是买飞机的背景、钱的来路和飞机的用途,即常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先说“香玉号”。这是常香玉舍家纾难,义演募捐,集腋成裘,用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挣来的钱,买下一架飞机,捐献给了志愿军。当年,敌人的侵略战火已烧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刚成立,却不能偃武修文、安心建设,不得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一名普通艺人,常香玉的爱国壮举、拳拳之心,被国人广泛赞颂,也激励了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

再说“本山号”。这是赵本山从乡野起家,一路演到北京,数上春晚,由民间艺人成长为红得发紫的“赵大拿”后,身家不菲,财大气粗,据说是为了自用而不是显摆,买下的专机。他大概是内地拥有私人飞机的唯一明星了。有次,他乘专机出行,因暴雨迫降湖南某机场,当地市长还到机场慰问了一番。这当然只是“本山号”的一个小小花絮,一次意外收获,却惹得网评鼎沸。

不是说艺人不能买飞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消费才能刺激生产。买飞机这样的高消费,对生产当然促进会更大,何况人家能挣会花,他人怎能说长道短?

问题在于,同为艺人,同为买飞机“消费”,动因、意义及社会反响,却大不相同,甚至判若云泥。有几个“为什么”,总让我时感困惑也时常语塞。比如,中国演艺人员中像赵本山一样有本事、甚至比他本事大得多的人有的是,为什么没有成为富翁?至少没有像他一样,也能买起私人飞机?比如,明星的出场费为什么那么高,科学家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出场费?再比如,为什么赵本山能买得起飞机,钱学森、竺可桢、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却买不起?这类问题想得我头痛,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无言以对。

其实,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民间艺人,之所以成为艺术与财富的“双暴发户”,用老百姓话说叫“筷子里头拔旗杆”。难道这个时代真的缺少大家,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缺了朱砂红土贵?还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丝毫不仇富,与赵某人也素无瓜葛,无任何成见与偏见,我甚至喜欢他的某些作品,认为可聊备一格。但若把他奉若圭臬,捧上天去,让他成为央视春晚不可或缺的“扛鼎人物”,领尽风骚,“统治”舞台,就遇人不淑,走偏了方向。赵本山的大红大紫和首富的炼成,不能说是正常的文艺现象和社会现象。因为,任何时候都有比演戏更重要的做人。

本文只是把两架飞机作为切入点,分析某些畸形的文艺现象。赵本山成也小品、败也小品,作品总体水准不高,迎合低级趣味,有明显的媚俗特征。尤其不该动辄拿残疾人取笑、奚落。对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尊重,至少是不文明的表现,到国外巡演自然受到冷遇。

赵本山现象大概和社会转型有关。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等起自旧时代的街头地摊,却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摆脱低级趣味,寓教于乐,赢得了健康的笑声。侯先生甚至荣膺北大中文系名誉教授,开“曲艺概论”课程。赵本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街头地摊的噱头奉为至宝,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这样的怪现状,实在发人深思。

荧屏上一向以农民大叔形象示人的赵本山,私下里的做派,潮人的装扮,无不在彰显其身份的尊贵。食有鱼、出有车,还买了架“本山号”,包装得再奢华,也未必就真的“高大上”了,骨子里恐还是俗人一个。为人为艺,淡忘了社会责任,钱再多,名头再响,至多算是一个人们常说的“土豪”。现在,赵本山热已开始降温,成为“过气”人物也未可知,红得失常的“全能”时期,“此情可待成追忆”了。他真的应该清醒、反思,回归到应有地位,做个正常艺人。

常香玉和赵本山,虽生活在不同年代,但艺人的社会担当是一致的,德艺双馨的标准也从未改变。“香玉号”与“本山号”代表了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是同仇敌忾的凝心聚力;一种是牛X哄哄、阔绰享受,是夸富斗豪的金钱炫示。要问我喜欢哪一个,我不能说违心话,我喜欢“香玉号”!更愿意把点赞送给常香玉先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