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旅游“软实力”
扮靓古都“新名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旅游“软实力”
扮靓古都“新名片”
“KONGFU KINGDOM,ZHENGZHOU CHINA”
郑州旅游形象标识
张书国 摄

郑州:旅游“软实力”

扮靓古都“新名片”

——写在2014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即将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成 燕 通讯员 贾广祥 陈迎军

核心提示

城市是旅游发展之基,旅游是城市活力之源。十几年前,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十几年后,“软实力”已成为衡量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毫无疑问,作为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旅游是城市不可忽视的“软实力”。

11月15日,由国家旅游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河南省政府主办的2014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将在如意湖畔隆重启幕。围绕“旅游·城市发展软实力”主题,一场令人瞩目的全球旅游“思想盛宴”将再次恢弘开启。在已成功举办的前三届论坛上,近500名国内外旅游城市市长、副市长及市长代表相聚郑州,纵论世界旅游发展。该论坛为开放的郑州拥抱世界搭建了宽广平台,对郑州构筑中部对外开放高地,加快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统计数字显示,与2007年相比,郑州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增长139%,年均增长率15.6%;总收入增长180%,年均增长率18.7%。

按照“三大一中”(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随着“米”字形高铁路网初露芳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郑州在世界的“大枢纽”地位正在逐步夯实。放眼未来,在世界旅游城市大舞台上,快速发展的新郑州正向世人鲜明展示着“天地之中、功夫之都”的无穷魅力,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天地之中,功夫之都”

A

让“功夫郑州”名扬四海

郑州旅游发展史上有几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让这座千年古刹声名远播,从此,少林山门逐渐向世界“打开”,虎虎生风的少林功夫引领成千上万海内外游客涌向郑州。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在临别合影时,他一把将小沙弥释小广扛在左肩上……这一经典的镜头,记录下一个大国元首在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面前的忘情一刻。

2008年4月10日,首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来自海内外222个旅游城市的近500名市长及代表会聚一堂,纵论世界旅游发展,首次集体发表《郑州宣言》。

随后的2010年、2012年,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持续在古都“生根开花”:全球与会嘉宾群贤毕至,辉映绿城,就“旅游·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旅游·城市生活更美好”、 “旅游,城市活力之源”等主题发表真知灼见。以论坛为平台,郑州一次次张开热情的双臂,吸引八方宾朋前来感受“功夫郑州”,在世界旅游发展大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美国华盛顿市副市长尼尔·阿尔波特先生来郑参加首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时,曾说过:“如果你想让别人了解你,最好的办法就是敞开大门让他们来到你们的城市。”

2010年,恢宏壮观的《郑州宣言》墙在如意湖畔落成,好客的郑州如约敞开大门,迎接百名国内外旅游城市负责人相聚绿城,在凭水临风中共话发展。以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不仅有效提升郑州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也推动郑州旅游公共服务和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

眼下虽是初冬时节,自然界寒意袭来,但对于世界旅游界来说,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旅游大发展的春天正阔步走来。回望郑州旅游走过的坚实足迹,不同的难忘场景传递出同一个强音:关联度极强的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不断夯实郑州城市“软实力”,强力助推开放的郑州融入世界。

B

“软实力”扮靓郑州新名片

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首的河南省会郑州,它的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片瓦砾陶片,都记载着过往的3600年岁月,向我们演绎着商王朝曾经的辉煌。在灿烂的黄帝文化浸润的这片土地上,中原历史名人犹如夜空繁星,众多名胜古迹犹如璀璨明珠,博大精深的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无不生动诠释着亳都郑州的厚重与精彩。

如何将城市风貌、历史底蕴、旅游产品与打造“城市名片”有机结合?如何把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完美融合,形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区?在这样的时代命题思考中,郑州站位“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以“三大一中”(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为战略,确定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产业分布,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以网格为载体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三大主体”工作,制定并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以来,郑州大力实施都市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重点推进“两环十七放射”、“十条快速通道”和“三纵三横”城市景观道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备受关注的生态廊道建设正是伴随郑州城市升级,交通、道路、生态、绿化的综合性建设,它不仅让郑州更具城市活力,更如同镶嵌在城市间的美丽缎带,为郑州增添了丰富的旅游元素。

统计数字显示,仅2013年,郑州就新增绿化面积4704万平方米,共完成82条道路路段800余公里的绿化。全市各类生态廊道共建成公交港湾278个,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各485公里。在历时一个多月的“三走进、三郑州”活动中,数万名市民跟随市旅游局导游服务中心人员走进美丽的生态廊道,感受着活力四射的生态都市风采。

C

旅游引领经济结构转型

提起郑州,你会想起什么?是禅宗祖庭嵩山少林还是巍巍炎黄巨塑,是轩辕黄帝的飒爽英姿还是郑东新区现代大都市美景?随着近年郑州精品景区的强力打造,这些鲜明的“城市符号”在人们心中打下深刻烙印,成为吸引物流、客流、资金流的强力磁场。

据不完全统计,郑州近几年仅用于景区投资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超过百亿元。今年上半年,纳入全市项目月报的在建重点旅游项目达48个,计划项目投资总额达757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

市旅游局编制完成了《两环十七放射旅游交通标识牌设置工作方案》和《全市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提升工程方案》,配合完成了大伏羲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概念规划方案。郑州方特欢乐世界、《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项目、新密大伏羲山旅游度假区、孤柏渡飞黄旅游区等层出不穷的精品景区犹如串起“魅力郑州”的颗颗明珠,折射出古都郑州文明之光。与此同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也在郑州快速发展,洲际酒店集团、法国雅高集团、万豪集团等世界知名酒店企业纷纷在郑安营扎寨,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业成为推动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除了不断提升郑州旅游景区、酒店档次品位,接踵而至的大型活动让世界聚焦郑州。连续9年高规格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助推郑州旅游飘向全球。每年三月三,成千上万名炎黄子孙齐聚新郑寻根拜祖,大典吸引海内外数十家媒体关注。这巨大的“眼球效应”形成强大磁场,吸引八方游客涌进郑州。两年一度的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早已成为世界感知“功夫郑州”的最好舞台。虎虎生威的少林功夫,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不远万里而来。曾连续三年在郑举办的世界旅游小姐巡游活动,则让郑州街头扑面而来清新旅游之风,为这座内陆城市镌刻下国际旅游佳丽的风姿倩影。

为强化郑州旅游目的地形象,两年来,市旅游局组织“天地之中,功夫郑州”旅游推介团南下北上,先后在天津、重庆、成都、石家庄等多市召开推介会,推介郑州新型航空旅游产品。同时,还积极借助在海内外举行的众多专业旅展,全力宣传郑州。今年9月,我市应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邀请参加首届世界旅游和宗教朝圣国际会议,并在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开展旅游促销和招商活动。每到一处,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都被“功夫郑州”深深吸引,表示要向更多朋友推介郑州。

当前,郑州正在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郑州市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中心项目快速推进;实施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工程和景区游客中心提升工程;拓展高铁沿线城市、航线直达城市和境外客源市场;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畅游郑州,你会欣喜地发现,这里正在上演着一场以旅游产业大发展为主题的精彩舞剧。这场“大舞剧”向世人展示着古都郑州的美丽与博大。

数字为证。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为697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国内旅游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4.6%。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8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国内旅游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11.17%;入境过夜游客22.9万人次,同比增长3.76%;旅游总收入612.65亿元,同比增长10.85%。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A级景区29家,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38家。

D

“大枢纽”飞架

“旅游大通道”

在世界经济转型的滚滚浪潮中,郑州正在全力加快都市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三港一体”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巩固郑州作为重要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

一叶知秋。在郑州机场从事廊桥工作多年的陆师傅,对于南航“木棉花”的图案再熟悉不过。但如今的停机坪上,满眼五彩斑斓的航空公司LOGO,让他“眼花缭乱”:“航空公司越来越多,有些飞机尾巴上的图案我都叫不出名字了。”

郑州航空客运吞吐量历史纪录被不断刷新。随着10月27日最后一个航班落地,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315万人次,比2013年全年吞吐量1314万人次提前两个月。截至当天,郑州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达1315.9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0%,增速在全国超千万大型机场中位居前列,远高于全国大型机场平均10%左右的增速水平。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航线175条,已基本形成覆盖中国内陆主要城市与欧、美、亚和大洋洲的航线网络。UPS、俄罗斯空桥等20多家航空公司入驻,卢森堡航空公司已将郑州机场作为其全球第二大枢纽机场。

持续推进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让地处中部的郑州更具活力,更加时尚,散发出现代大都市的无穷魅力。11月初,参加2014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的嘉宾在观看《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时被深深震撼。静坐幽静山谷中,聆听着美妙的天籁之音,不少见多识广的企业家感叹道:“这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实景演出!”

伴随网络经济风起云涌,郑州在打造“智慧旅游”之路上已奋力起航。目前,我市已编制《郑州市旅游信息化建设总体行动计划(2014-2016)》。与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接融合,相关部门将稳步推进郑州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为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环境,还将完善郑州市旅游局官方网站集群,旅游呼叫中心系统;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发布、执法管理、旅游标识、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信息交互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整合吃、住、行、游、购、娱、休闲七大旅游要素资源基础数据库。以旅游信息数据库为支撑,郑州将探索开发适应游客、旅游企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综合需求的手机客户端系统,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监管能力,优化旅游企业业务流程,让游客享受到便捷的智能旅游服务。

“发挥旅游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发展旅游来宣传城市,通过发展旅游来美化城市,通过发展旅游来不断增强城市的开放程度与竞争力。”这是2008年首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签署的《郑州宣言》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话。6年来,郑州一直在默默努力,用行动实践着这一宣言。

让历史照进现实,让梦想引领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活力迸发的新郑州,必将谱写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恢弘乐章,向世界亮出崭新的旅游城市名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