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悬念做足 解答仓促
同志
福地霞光 马合福 摄影
《老生》
有月亮的晚上
陕北秋收写景(国画) 赵望云
中国式雅致生活
苏州小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苏州小巷

黄健

有人说:“没有虎丘,苏州依然是苏州;没有了小巷,苏州就难是苏州了。”的确,小巷之于苏州,就如同胡同之于北京,里弄之于上海,是一个城市风貌的精髓所在。

苏州城里有众多的巷陌,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上千条,犹如这座历史古城体内纵横交错、细细密密的血脉,有的幽深而绵延,有的依水而环绕,或通向大道,或与桥相衔,或曲折蜿蜒消失在重重叠叠灰色的宅子深处。

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苏州城仍然坐落在古城的旧址上,许许多多的岁月痕迹就沉淀在大小巷陌中,古寺、古井、古园、古树,随意镶嵌。光亮可鉴的青条石、灰砖墙上斑驳的苔痕、青檐上摇曳的荒草、粗壮繁茂的古槐、古色古香的牌匾、在风雨中有些飘摇的庭院,无不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她是那样孤寂,默默隐匿在城市繁华喧嚣声的背后,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躲在酒宴角落里,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看着别人的灯红酒绿。

与北京的胡同相比,苏州的小巷更纯粹。北京的胡同听起来很小,却宽阔得很,甚至能跑汽车;苏州的小巷很窄,最窄的只容得下两个人并肩而行。小巷的两边是民宅,一律石灰粉墙,鱼鳞青瓦,隔扇砖雕,屋屋相连,鳞次栉比。小巷人家的门大都虚掩着,门上的铁环在几辈人的打磨下油光锃亮,把手指轻轻搭在门环上,就能感觉到时光的沧桑与重量。随意走进一家院落,你都会惊喜地发现,在那端庄的近似单调的高墙内,竟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花草树木、假山鱼池,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布局,勃勃生机中透视着主人的修养品位。透过雕花的漏窗,还能窥见墙外的风景,连那高高的马头墙,也因为顽强地生长着几棵小草,而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我从内心深处有些羡慕这里居住的人们,能清食淡饮,能不顾年岁的蹉跎淡然自如,能秋毫般随时年的碎痕若即若离,泰然自若。

走进苏州的小巷,就走进了一种脱离了市井红尘的诗意居所。偶尔从虚掩的大门向内一瞥,会看到老人悠闲地靠在竹躺椅上,端着一杯清茶,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越剧或评弹,悠然自得。女人们倚着门槛坐着,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唠着家常。猫儿狗儿也会安静地趴在她们的脚边,眯着眼睛睡大觉。

雨天的小巷更是静谧,能听见雨落在地上、屋顶上、窗台上的婉约乐音。那小巷便是一首婉约清丽的小诗,一幅古朴冲淡的画卷。只要在小巷踯躅一会儿,心情就会如小巷里的古井,浮华和杂念马上就会沉淀下来,变得澄明如水,舒缓自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幽深的巷子里,藏着许多有手艺、有绝活的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小巷里繁衍生息。比如镂空雕花的木窗、竹骨密匀的油纸伞、甜香诱人的姜糖、蜡染的布匹、手绣的布鞋,或者是豆腐坊、铁匠铺、竹器店、烧饼摊……它们都淡然地守候在小巷的某一个角落,给人一种品不完的古韵风情。

站在小巷的青石板上,我常常会恍惚,时光像一下子倒流了几百年,我仿佛置身于飘浮着历史尘埃的岁月长廊……无论城市的容颜随着岁月的更迭如何变换,这些小巷,将永远保留着属于这个城市的诗意与灵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