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新认定
七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新密查处两起假发票案
巩义首个“特斯拉”充电桩落地
百年“古镇”石洞沟
中牟反季节草莓下周全面上市
新密集中查处三轮车违法运输
登封开展税务行政处罚协作
中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班
巩义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投用
四级检察机关送法进校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年“古镇”石洞沟
全部用石头砌成的房屋是石洞沟村的最大特色。
二十四阶之上的商相祠。
庙院内的石碑雕刻见证了百年前高超工艺。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韩洋洋 文/图

在荥阳市西北五十里的深山,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历经沧海桑田,至今还保留着近百座明清古建筑。这里便是百年“古镇”——石洞沟村。

关于石洞沟村名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圣母”骑马曾到过这里,看到这里风景秀美,正迷恋此处,一不小心骑马走到了河溪之中,潺潺的溪水被马蹄这么一踩,水花四溅,打湿了“圣母”的马镫。这个地方因此得名湿镫沟,这条河溪也因此得名镫川河。后来,这里的居民就近取材,取河中的石头垒砌房屋,为书写方便改名为石洞沟村。

石洞沟村周边石材丰富,村民就依山就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修屋建房非常普遍。现在石洞沟村就有石头古建筑近百座,并且大部分保留完整,在中原地区较为罕见。目前,还有许多村民住在这些房子里,他们说,石头房冬暖夏凉,比住空调房得劲。或许是村民对于石头房的青睐,这些建筑虽经百年,却依然保护完好。

众多古建筑里,保存最具完整的就属商相祠了。它坐落在村子之北偏东,因为村中75%为傅姓,村民称之为傅氏祠堂,祠堂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家庙”。里面供奉着傅氏先祖商代丞相傅说。在村民傅海明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商相祠。祠堂坐北朝南,面积约八亩,高约九丈,整个祠堂利用土丘以砖石砌成。通往祠庙大门的是二十四级台阶,寓意为二十四孝。在祠堂门下方,台阶两侧,各有小庙两孔,据傅海明讲,台阶西侧供奉的是郊禖,是帝王求子祭拜的神灵,台阶东侧供奉的也是一方神灵洪山。登上二十四级台阶来到门前,抬头便看到一块“良弼家风”的匾额。据说此匾是商二十八代皇帝武丁为褒奖傅说贤良、忠诚、厚道所赐。进入院内,虽有些杂草,但院内的八棵柏树非常醒目。傅海明介绍,院内除八棵柏树外,还有一棵荣华树、一棵桂树、一棵香椿,这其中的寓意是“荣华富贵八百春”。

院内对门就是傅氏祠堂,先祖傅说就供奉在堂内,每逢清明、寒食、春节,便会有数千傅氏族人来此祭拜,以追念先祖贤良、忠诚、厚道之德,继而传为后人,非常壮观。

来到祠堂后可顺着台阶上二楼,二楼有一庙,名为“焕文阁”,庙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凡是有孩子参加考试的村民,都会前来祭拜,以保自家的孩子榜上有名。商相祠地势略高,加上“焕文阁”位于二楼,站在“焕文阁”前登高望远,村中美景尽收眼底。

傅海明告诉我们,石洞沟村为百年“古镇”,至今也是方圆百里“名镇”。 这里每年有三次集会,方圆百里的村民都会前来,看戏的、放烟花的、做买卖的、带乐器来酬神的、舞狮的、表演技艺的,热闹非凡。

说起村子的集会,不能不提到的就是村子里的庙院,而现在庙院仅存的两座庙就是天爷庙和猴王庙,庙里分别供奉了玉皇大帝、齐天大圣。这两座庙只是庙院的很小一部分,原本这里为古庙群,大小庙宇多达数十座,村民称为庙院,庙院坐东向西,占地约十二亩。如今,村民自发建立同乐协会,每逢春节,便会在村委的扶持下,组织舞龙、舞狮、盘鼓等文艺娱乐活动,参加文艺汇演的,年年有奖,以继承保存各种文化活动的技能,避免失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