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细数河南文化瑰宝
《共同的我们》舞起来
绿城文化志愿服务有了“大本营”
华鼎奖演艺名人满意度出炉
聚焦剧作家陈涌泉
《安的种子》喜获中国原创奖
话剧《伏生》上演受好评
在希望的田野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里是河南》热播
细数河南文化瑰宝

大型人文历史专题栏目《这里是河南》第一篇章“中国之最在河南”正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播出,节目中,无论是观众熟知的殷墟、少林寺,还是鲜为人知的羑里城、太昊陵,这些中原文化符号都被一一详细解读。

作为首个全面挖掘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电视节目,《这里是河南》第一篇章共50集,节目内容根据2011年的艺术片《中国之最在河南》进行补拍和再剪辑制作而成,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中华姓氏发源地周口太昊陵、中国最早的关隘函谷关等“之最”,都是几千年中原文化的精华、中国文化的剪影。

谈及该主题“之最”的选择标准,导演傅冰介绍,他们邀请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论证组,考察这些文化符号是否是行业里最早、最强,能否突出河南亮点、经得起考验、被世人认可,“了解河南,就是了解中国。这些‘之最’,将成为声情并茂的‘史书’,维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这里是河南》的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一路上扬,一方面得益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趣味性的“文化穿越”中,填补了荧幕上文化类题材的空白;另一方面,荧幕中的“中国之最”就在家门口,在地域上贴合省内观众,自然引起了他们的观看热情。

“每年黄金周老想着跑外地玩,看了这个节目才发现咱省内的好地方也不少啊。”市民王先生说,节目就像是一本声情并茂的“河南通”普惠教材,在主持人的趣味串场中,将某种中原文化符号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展开详解,“作为一名河南人,看这个节目充满了自豪感。”

记者了解到, “中国之最”系列后,节目组将耗时两年把镜头转向我省100多个县市,每周以一个县为主角,围绕该县名的来历、文化、历史、人文资源进行发掘和整合,并将其制作成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历史品读价值的节目。“接下来的节目趣味性和参与性会更强。”《这里是河南》的制片人王崇斌告诉记者,第二篇章的节目已经筹备了50多期,将从2015年1月开始播出。

本报记者 杨丽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