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雕龙刻凤》
净藏禅师塔
先别把他当坏人
春暖人间(国画) 贾 雨
秋水文章不染尘
抱朴含真(书法) 崔向前
乌鸦的叫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1月28日,上海各界5万余人举行市民大会,通过了反对直鲁军南下、拒绝使用军票、划上海为特别市、由工商学各界组织自治政府等项决议。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上海处于危机之中。

大动荡中,陈光甫保持着清醒。

远眺那个被风沙包围的北京城,那里已经更换了40余次内阁,曾召集过9个不同的国会,执政的军人走马灯似的换了8个。

陈光甫和所有上海滩上的生意人迫切期望建立一个稳定的行商环境。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形势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他们非常需要一个能保护自己利益的政府。

陈光甫吃够了军阀横行的苦头,他曾愤怒地说道:“地方军政借款,多用威力强迫。本行甚至有被抢劫现款之事。蚌埠、徐州军队每以无钱发放伙食费为借口,召集商家开会,迫令银行承借,稍有推诿,即以‘饥军行将哗变,无法制止’相要挟。”

陈光甫绝不希望他创下的这份事业被野蛮军人毁了,陈光甫也决不会任人宰割。

陈光甫心有不甘。此时他狭小的办公室里,还挤着另外三张写字台,其中两张是副经理的,另一张是襄理的。上海银行生意做大后,一间门面店远远不够了,好在陈光甫已经在隔壁买地,准备盖一幢8层的银行大楼。

想到这幢即将建立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的大楼,陈光甫心里一丝欣慰,这是他未来的事业。

因此,上海的工商界需要这样一个人打起保护伞。这个人物是谁呢?陈光甫一直在寻找,上海滩的商人也在寻找。

自封五省联帅的孙传芳行吗?能够为上海的工商界打起保护伞吗?

某日,孙传芳看到报纸上有关人民公仆的言论,哈哈大笑,说那些争当人民公仆的人其实都是骗子,要当就当人民的父母,不当人民的公仆。因为当仆人的没有一个好东西,不是拐骗主人的小老婆就是偷主人的钱财,而天下当父母的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

但是,上海商人们心里都清楚,这位要当百姓父母的孙大帅说这话时连自己都快保不住了,其主力已经被北伐军消灭,何谈保护老百姓。

此时的上海虽然在孙的控制下,但整个市政的管理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

你有枪有权,我有钱有铁算盘

在陈光甫紧张而焦虑之时,江浙财团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也同样心事重重。

在上海的外滩,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大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张嘉璈一直在研究局势。张被誉为“民国第一理财家”,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其晚年定居美国,埋头研究经济理论,写出了扛鼎之作《通货膨胀的曲线——1939至1950年中国的经验》,该书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通货膨胀史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1926年,张仅36岁,在中国银行任职12年,时间虽不算太长,但这12年正是中国政局大动荡的年代。政坛人物走马灯似地上上下下,没有消停过。如今,又有一个人物引起张嘉璈高度关注和重点研究。这个人,他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此人自称是孙中山忠实信徒,曾在上海滩做过股票生意,浙江宁波人。

这人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吗?他会怎样对待上海工商界?这些问题是所有上海商人最关心的。

张嘉璈记得,3年前,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曾用机关枪和大炮对付广州商人。炮火下,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变成瓦砾废墟,而正是这人当时率领黄埔军校的学生兵弹压了造反的广州商人。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设在汉口路3号(后改为汉口路50号),原先是大清银行上海分行用房,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4层西式建筑。张嘉璈在办公室内向窗外远眺,便可看到宽阔的黄浦江。江面上悬挂着各色国旗的轮船穿梭争流,码头边货仓迭起,一派繁荣景象。在往常这是一幅令这位银行家心仪的景象,但此刻张嘉璈发现挂着外国旗的军舰比以前多了,军舰上粗大的炮口高高扬起,黑洞洞地对准了浦西!

这景象让人不寒而栗。

张嘉璈和陈光甫同为留学生,陈求学美国,张则东渡日本。张嘉璈在官场、商场几进几出,有人说张是“商而优则仕”,但更多的评价称他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第一眼看张嘉璈的照片,感觉他有几分像日本人。确实,张嘉璈留学日本,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喜欢穿和服,说日语。他回国后有一段时间热衷于政治活动,也经历过党派争斗、政局动荡。因此,对于天下大事以及政治倾轧,他更敏感,也更热心,以至于老资格银行家、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宋汉章很不以为然地嘲讽他为“政客”。

1912年1月24日,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汉口路大清银行上海分行旧址营业。临时政府财政总长陈锦涛声称改组中国银行,“是借已有之基础,应目前之急需,既可以增长民国之实力,又可因其资金为通融,实为民国国家与银行股东两得兼利之道”。

可惜这种双赢的设想一直无法落地。

或许是因为中国银行在银行界的老大地位,又是官商合办,袁世凯当政后,就将中国银行总行设在了北京,上海这边的中国银行成了分行。袁氏一缺钱了就想到中国银行,中国银行经常充当政府账房的角色。袁世凯之后,北京政府各派系都先后打过中国银行的主意,挑选中国银行掌门人时,各政治派系都想插一手,导致4年内中国银行更换了9任总裁。

真是铁打的银行,流水的总裁。

不过,在中国银行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却不是那些总裁,而是担任副手的张嘉璈。

这就是张嘉璈了不起的地方。在这个时代,仅有商业智慧和铁算盘似的精明是远远不够的。

那时中国银行的存款占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1/4,发行的纸币占全国的1/3。树大招风,中国银行自然是各派政治势力和军阀眼中的一块肥肉。这位“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做出选择:北伐军将进军江浙,打进上海,中国银行怎么办?

7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