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义三百社区民警走进中小学
新密校园开设交通法规课
一碧清泉出竹川
千余移民代表与省会
群众同看豫剧《家园》
项目入网格 服务更贴心
荥阳57名果农参加培训
新郑加快实施“蓝天工程”
三年投6000万元改善人居环境
嵩山上的“美丽使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碧清泉出竹川
↑竹林与大殿。
←竹林寺内的古钟。
↑受大旱影响,太子池只剩泉眼内有水了。
发现乡村魅力 转 走 改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韩洋洋 文/图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所描写的美景就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村荥阳竹川村。竹川村位于荥阳市高山镇东部,面积约9平方公里,丘陵地形,共有3489口人。初冬时节,记者慕名踏访竹川。

真正让竹川蜚声古今的是竹林活水,也是古书所记载的汜水县域美景之一。唐朝时期竹川村又叫汜水县龙泉乡三窟村,“三窟”即,太溪、少溪及永清池。龙泉是对三窟活水的神化美誉。相传竹川村是太子显世的地方,两眼泉被后人称为“太溪”和“少溪”,俗称太子池。“三窟”被誉为“龙泉”,太溪、少溪、永清池乃千年川流不息之三涌泉,郑州地区独一无二。太溪、少溪二泉活水,常年溢流,每有踊腾波浪之象;又有300余亩万竿青竹,亭亭玉立,赖以为灌,故美称“竹林活水”,清朝乾隆皇帝御提的竹林活水即为所指。

据《旧汜水县志》记载,“竹川始于明代,当时邑地名士许登铭先生喜爱竹子,极力在此培植发展竹子,竹川村因此而得名。”竹林的存在始于周朝,胜于明代,距今3000年历史。原本是自然生长的零散竹子,明代先贤许登名酷爱翠竹,集中移植,经改善管理,逐渐经营发展后,面积300余亩,渐成规模。每年修竹茂林之时,走进竹林,看见万竿青竹亭亭玉立,油绿的竹叶组成天幕,阳光却只能从空隙中射下,如一地的碎金,有“茂林修竹似兰亭”的意境。虽时值初冬,走进这片曾经的茂林秀竹,记者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万竿青竹的婆娑风姿。

靠山吃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竹林成了当地人特别是地主乡绅的敛财之道,在当地民间素有“竹刀一响,黄金万两”之说。新中国成立后,竹林收为国有,政府专为此成立了“竹园财政所”,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荥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至2007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竹林不断遭遇到了污染和人为的破坏,从原本的300亩竹林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2012年,竹川村村委动员群众退出住院开荒种植土地,大量购买、栽植竹苗。如今竹川村,竹林面积虽不到300亩,但当年“竹林凤鸣”的美景已初现其观。

俗话说,有水有林必有寺,因为竹川背靠摩天岭,左连凤凰山,右邻雪花山和逍遥观,前望太溪、少溪池、竹竿川和汜水河,依山就势,秀木葱茂,繁花似锦,风光如诗如画,在其西山半山腰的绿荫中,一座名曰竹林寺的寺庙便位于其中。据史书记载,竹林寺始建于汉,盛于唐、宋、元、明,古塔高耸,碑碣林立,红墙碧瓦,雕梁画栋,达摩始祖称其为“天中三林”(竹川竹林寺、嵩山少林寺、贾峪洞林)之一并多次到寺院传道讲经。竹林寺四周名胜无数,有著名的官亭院、玉仙圣母庙、九顶雪花山,可乐亭、上窟春酒、胎息经、竹川古洞、郑子翻隐居三窟山、泳清池、皇家花园郑氏花园、避暑山庄丁家院、竹川寨、炼山石、竹川文峰、白龙潭、黑龙潭等名胜古迹,更有数不胜数的传说和名人诗词。除此之外,据竹林寺不远处的逍遥观同样名扬天下。从明代崇祯二年(1630年),“逍遥观举废碑记”来看,逍遥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