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与国税信息共享
无尘工地上的“工人社区”
综合整治道路交通秩序
构建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
聘请65名“特约人员”
让流浪人员也能平安过冬
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服务活动
街头卖艺为救父
“文明三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社区志愿者 服务全方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尘工地上的“工人社区”
工人社区服务周到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提起工地,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漫天扬尘、机器轰鸣及到处充斥的脏乱差,但惠济区迎宾路办事处木马村的安置区打造的“无尘工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前来观摩学习的建筑单位络绎不绝。用工人们的话说,这里颠覆了传统工地脏乱差的形象,在这里打工“很幸福,很有尊严”。

最大限度降低扬尘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开元路木马东街附近的木马村安置区建设工地。大门内侧,全自动清洗装备正在给一辆水泥罐车清洗车轮。“大型运输车辆很容易携带大量泥土造成扬尘和污染,进工地之前进行清洗,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清洗的工人介绍。

再往里走,只见宽5米、高6米的安全通道贯穿整个施工现场,非常惹人注目。工人们介绍,安全通道足有500米长,造价近百万元,通道采用钢结构双层防护,目的是最大程度保障大家的通行安全。在通道内部,是以安全、质量为主题的宣传文化长廊,使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知悉安全及质量技术知识。此外,通道两侧每隔5米就挂着一盆绿油油的绿萝,看上去赏心悦目。

与不少工地到处堆放的沙土不同,施工现场,到处是青草绿树,有的用绿色帆布遮盖。该处项目经理马运来介绍,工地沙土较多,尤其是入冬以来,大风天气多,容易刮起尘土,工地上提前种上绿色植物、盖上帆布,定期清洗防护网,为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扬尘,为工人们提供整洁的施工环境。

走过长长的安全通道,记者来到工人们的生活区域,红瓦绿墙的拱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工人社区”,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社区内部,虽然全是移动板房,但服务、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工人们宿舍对面,一排稍低矮些的板房一字排开,分别是“洗衣房”、“亲友房”、“淋浴房”。在洗衣房内,4台洗衣机正在卖力清洗,淋浴房内,几个淋浴头被隔成几个“单间”,亲友房内,两张高低床,一位工人的家属正在收拾内务。

马运来说,工人社区内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如果碰到阴雨天,还可以电子加热,以保证工人们能够24小时用到热水,同时还有理发室,配备有专业理发师,以满足工人们的需求。

在宿舍后方,“工人夜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人们说,这是他们的“教育阵地”,有120余种书籍供借阅,早晨吃饭的时候,还会播放音乐和新闻广播,所以,就算天天不出工地,他们也能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好!”提起自己所在的工人社区,有着十几年工龄的钢筋工罗平由衷地说。罗平说,多年来,他一直辗转各工地打工,但这种“全方位”服务的工人社区还是头一回体验。“住在工人社区,就像在家一样。在这里打工,很幸福、很有尊严!”罗平动情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