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法玩塔
古书的流传
《汉口的沧桑
往事》
竹木简古写本
枕泊两条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书的流传

陈永坤

书籍的传播、遗留,在古代是很困难的。最初用竹简,一策(册)书多么繁重;用缣帛和纸写书,由简策变为卷轴,仍不很轻便。特别是每检一事,必须全卷展开,也相当麻烦,同时它又是用手抄写的,费时很多。这种情况,一直到发明了印刷术以后,书的形式,由卷轴变为册页,不独检书、保存,成书量大而方便,特别是书籍的流传范围扩大了。

但是,我国由简策、石经到印刷术,也走了较长的一段路。在六世纪末叶的隋朝时,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的萌芽,而唐时进展到精美纯熟的阶段。可是最初,只用以雕造佛像、佛经,那时虽间刻字书,而仍流传不广。到了十世纪——五代时期,才有正式雕印经传的出现,但历代“正史”,到宋代才陆续付刊。公元994年(宋太宗淳化五年),开始以《史记》、《前·后汉书》付雕;公元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校刊《三国志》、《晋书》、《唐书》;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校刊《南北史》、《隋书》;公元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校刊《梁书》、《陈书》,于是诸史略备。这是我国后世讲版本学的所谓“官本”。这期间毕昇于公元1041年到1048年间(宋仁宗庆历年间),始创泥活字版,使书籍的印刷更为方便。

宋代刊书,除“官本”外,以坊刻本为最多。当时“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后人讲究“版本”学,迄今“版本”为藏书家所注目之珍宝。

宋代刊书,一、浙本。浙江的杭州,为宋代雕刻印书的中心。经国子监校勘的书,多数在这里雕印,称为“浙本”,为宋版中最佳者。二、蜀本。为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其字体最大,又称“蜀大字本”。三、闽本。宋代福建以建阳、麻沙刻书最多。当时当地人以榕树木质刻版。榕树质软,雕刻快速,但质量不佳,在宋版中为最劣。

传世的刻本书,以宋版为最早而珍贵,但因年代久远,所存已经不多了。其次而以“元刊”为最可贵(元刻本源出于宋,而胜于宋刻者)。因此藏书家们讲究版本,经常以“宋元” 并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