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上午 收到4吨重爱心衣物
月底前 将送至困难群众手中
为家乡300余困难
群众送去“大礼”
大山里走出的“80后”爱心大使
为比利时患者送去“生命种子”
请市民拍“最美全家福”
原创音乐唱响校园舞台
纪念郑州地铁运营周岁
6万张计次票惠市民
“践行价值观 诗颂文明河南”
征文启动
郑州供水启动“春暖万家”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反哺故土 感恩家乡
大山里走出的“80后”爱心大使
为父老乡亲带去温暖为传承家乡文化积极奔走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丁友明 图

1981年的12月11日,在山清水秀但地处偏远的南阳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张然出生在一个贫困而温暖的家庭里,之后多年,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

2002年12月11日,张然第一次站在村子里的戏台上,向乡里乡亲发送慰问品和慰问金,用反哺的形式告慰去世的父亲,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2014年12月11日,张然第12次开展同样的出资助困活动,被他帮助过的乡里乡亲,已经超过了千名,而他还愿意将这份爱心继续延续……

为回报相亲重返家乡

苦难或许真的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对于80后小伙儿张然来讲,他的童年要比同龄人辛苦得多,由于家里条件差,父亲身体又不好,张然上不起学。每天,他看着村里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学校,自己却只能偷偷扒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上听老师讲课。淳朴而善良的乡亲们纷纷掏出仅有的那点钱供他读书。就这样,靠乡亲们的资助,张然读完了中学。

1998年春,只有17岁的张然告别校园和家乡,揣着从乡亲那借来的170多元钱,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广东,他在建筑工厂当过小工,还被黑砖窑骗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聪明好学又能吃苦的张然引起了建筑工地负责人的注意,一步步从小工到了管理层,并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看着一天天鼓起的钱包,张然想起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我觉得我有义务回去建设家乡,回报相亲们。”就这样,张然收拾行囊,返回乡村。

为父老乡亲带去温暖

在村里,提起张然,无人不知。

被人知晓的,不仅是他事业有成,更是他对家乡的赤诚之心。2002年,他带着在南方打工挣来的血汗钱回到了南召老家,开始回报乡邻,着手家乡建设。他开辟了100多亩荒山,种上了经济苗圃,带领乡亲们把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宝山,出资为家乡铺路修桥,开办乡村超市方便乡邻。

也是在2002年,张然的父亲去世了,临终前,父亲叮嘱张然要“懂得感恩,勿忘相亲”。

秉承着父亲的精神,张然开始救助困难群众:收养孤儿,帮助全县孤寡老人、特困家庭、残疾人,资助贫困学生……

他在村里设立了“孝敬老人奖”: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奖100元现金和米面等生活用品、90岁的老人奖1000元、百岁以上的老人奖1万元。12年来,捐款捐物达300多万余元,全县有众多户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军烈属等受益。

这12年期间,他和妻子先后收养了7名孤儿,帮他们读书、上学,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我知道给一个孩子希望意味着什么,我就是被大家帮助着长大的。”同时,他还资助了近百名贫困学生。

为传承家乡文化积极奔走

张然了解到,他的出生地,眼下这个贫困的山区,实际上是一代太极宗师张三丰的故里。为了传承太极文化,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走遍了南召的山山水水,收集到有价值的文献10余册。他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并撰写有关保护、传承、修缮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让百姓了解自己的家乡,张然出资修建了太极文化广场。2006年,在他的策划下,首次举办了“首届农民太极文化交流艺术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前来参加。

眼前,这个阳光而帅气的小伙子,这个大山里走出去又走回来的“80后”爱心大使,在故乡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他身后,还有着一系列的称号——“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2009年 “三色鸽杯”南阳市第八届十大新闻人物、第十五届中华大地之歌的“十佳新闻人物”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