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古书名意解
新书架
闲居寄情书画客来,煮酒蒸茶说古道今
实事求是
古代官员的教材
寒林微熙 陈忠南
小喜欢
感悟法律之美
山水清音(国画) 北山堂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更令商人不满的是,国民政府还强行规定各地征税机关只准用中央银行汉口新票和鄂湘赣三省通用大洋券交纳税收。这样,本来还可以低价收购贬值的中央银行临时兑换券用来交税,现在不行了。

江西商人忍无可忍,于1927年2月书面请愿武汉国民政府,要求整理江西金融。

商人请愿,军人就来武的。2月2日,第3军第7师部分士兵闹饷,在南昌城里开枪示威后,每个士兵发了3块现洋才平息此事。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后方对于蒋介石急催军费非议不断,可以想象蒋介石这时内心的火气。

就在此时,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汤济沧给蒋介石出主意了:“上海如为我军所得,即发行公债数千万元,亦无问题,即就‘二五’附税一款而论,汉口每年仅得180万,上海则十倍之也。”

1927年1月24日,陈其采,也就是陈其美的弟弟,时任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就北伐军进至浙江后面临的财政问题也向蒋介石建议:

查浙省全省收入照现在情形,每月不过百万元有零,能供军饷只敷四五师之用,将来所需大宗饷款均应筹措沪上,故于南京未下以前,非赶组临时财政机关担任处理,不足以资应付。还祈察洽。

陈是浙江湖州人,是晚清第一批官方派遣赴日本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回国后先入军界,被授陆军少将,后投身南方的财政金融界,因此对上海金融圈内人头很熟悉。他还郑重推荐了北伐军到上海后财政机关领导的人选:

至人选问题,似应选择具有财政经验,熟悉当地情形,且平素倾向革命主义者,最为适当。如现任上海商业银行总经理陈光甫(镇江人)君堪备担任上海财政之选,拟请存记,至相当时期发表委任。(《1927年蒋介石与上海金融界及江浙商人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

陈光甫被国民党人看上了——他成了负责在上海筹款的最适合的人选。

蒋介石在为钱发急时,还想到了另一位大佬,他的结拜兄弟张静江。

张静江被孙中山称“中华第一奇人”。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陈果夫称他为“党国理财第一人”,毛泽东则称他是“有经济眼光”的人。

此人一身侠气,有血性,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少年时因冲进火海救人被严重烧伤,落下终生残疾,走路一跛一跛,但这丝毫不改他侠肝义胆的秉性。

蒋介石结识张静江,是在他的结拜兄弟陈其美处。张静江与陈其美同为浙江湖州老乡。当时蒋介石为陈的部下,给革命元老张静江留下了一定印象。张静江有意考验蒋,常常和蒋交流天下大势、世事哲理,发现蒋介石确有远大志向,便有意栽培。

1916年5月,陈其美惨遭袁世凯暗杀,张静江痛失至交,蒋介石失去靠山。无望之中的蒋介石与张静江、许崇智焚香换帖,结拜为盟兄弟,张静江与蒋介石相差10岁,为老大。这一结拜之举对蒋介石以后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也让蒋介石成为上海滩上的一个股民。

于1920年12月15日,张静江与蒋介石等人又合资创办了恒泰号经纪人营业所,共计股本35000元,1000元一股,共35股,资本几乎是“茂新”的10倍。

交易所成立之后不久股价即扶摇直上,蒋介石等人的投资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可惜好景不长,物极必反。到1921年夏秋之交,上海出现了交易所过剩的状态,这些交易所如多米诺骨牌,一批一批地倒闭。最终,蒋介石及陈果夫所有的盈余甚至连本钱也赔了进去。

上海待不下去了,张静江点拨蒋介石,广州军政府告急。于是,1922年6月25日,蒋介石去了广州。

1923年,孙中山计划筹建黄埔军校,在最初的校长人选名单中并没有蒋介石。但蒋介石却以为这个校长位子应该是他的,得知消息后又气又恼,就从广东跑回了浙江老家去了,并向张静江发泄了一肚子怨气。

不愧是结拜兄弟,张静江不顾身残和路途不便,专程从上海到广州,说服孙中山起用后起之秀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两个月后,张静江投桃报李,为树立蒋介石在国民党中的威望,力辞此职,提名由蒋担任,但北伐期间则由张静江代理该职。

这年6月,张静江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提名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统率三军。一个管党务,一个抓枪杆子,国民党的天下就基本掌握在他们兄弟俩手里了。

1926年7月9日,蒋介石誓师北伐,张静江以代理主席的身份留守广州。

某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以外间对蒋介石非议颇多为由,向张静江建议不如劝蒋辞去党政工作,专理军事。

张静江听后火了,干脆把话挑明:“在前方战事紧张之际,要蒋先生辞去党政,无异反对中国革命。我们请你来做中国的顾问,但并不希望你是这样做的。”

以前广东国民政府一向以鲍罗廷为中心,得到苏联人的接见被视作一种荣誉,而现在一个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却成了中心。鲍罗廷有什么事情都得与张静江商量,否则就很难办成。穿着白色的制服、蓄着八字胡、有着优越感的鲍罗廷对这个腿脚不便、瘦小的浙江人特别反感,这种反感到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蒋介石的反感。有人认为,鲍罗廷在武汉进行反蒋活动,就是从他与张静江之间的对立开始的。

1926年12月5日,平静的赣江划开了一道道水波,载着第一批广州国民政府北迁人员的轮船到达南昌。

蒋介石一身戎装,乘坐快艇前来迎接,他的身后是两排威武整齐的士兵。

那时南昌已经是蒋介石的天下。各路人士,甚至洋人都来到南昌一探虚实。蒋的总司令部门庭若市。

1926年9月9日,武昌尚未攻克之时,蒋介石就致电留守广州的张静江与谭延闿称:“武昌克后,中正即须入赣督战,武汉为政治中心,务请政府常务委员先来主持一切,应付大局,否则迁延日久,政治恐受影响。”

1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