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芽萌动待春来
与观众畅聊青春年少
徐纪周:讲述有趣“收编”故事
黄渤执《锋刃》登陆央视
郑州电视台26岁美女主持人走了
《鸣梁海战》演绎韩版《赤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芽萌动待春来
——郑州话剧市场调查之三
范军主演的方言话剧《老汤》

本报记者 左丽慧 秦华 杨丽萍 文 李焱 图

800多万郑州市民,三两个话剧演出场所……一方面是观众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却是演出场所、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缺失,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郑州话剧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记者连日来采访了部分观众、导演、创作者以及剧场负责人,从他们的讲述中分明感受到,郑州的话剧市场正如新芽萌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好剧目受追捧

从老舍、曹禺的话剧经典剧目《茶馆》《雷雨》《老舍五则》,到先锋派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从现代搞笑风格的《疯狂思密达》《夏洛特的烦恼》到不温不火的《立秋》《阳台》,近年来在郑州演出的话剧可谓名作纷呈,《茶馆》等作品的出现还导致市场上一票难求。而在本土话剧创作上,省级院团近年来也先后创作了《红旗渠》《宣和画院》《老汤》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作品。

“我在省人民会堂看过《立秋》,演员们字正腔圆的声音现在还让人难忘。”市民曹女士告诉记者,看话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记者了解到,除了过去的佳作纷呈,即将在我市上演的话剧还有陈佩斯执导的反腐喜剧《阳台》,林兆华执导、王学兵等主演的经典话剧《人民公敌》,河南本土笑星范军领衔主演的方言话剧《老汤》也将继续在郑州象剧场“熬制”。

养习惯成自然

谈到目前河南话剧急需解决的问题,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利宏认为,往大里讲,是要正确认识文化的力量,这不是停留在口头的口号,而是需要真正植入人们的内心,“文化的影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人们对于文化的态度也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不是说你一时需要它就重视它,不需要它就把它放到一边。而是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化影响精神生活的质量。”李利宏说,目前大家需要从农耕文化走出来,进入城市文化的思考模式。

保利剧院河南公司营销中心主任周仁涛认为,演出门票卖得好,并不意味着整个市场已经成熟。“像年初的话剧《茶馆》,上个月底的《老舍五则》,诸如此类的经典话剧都会受到市民的追捧。”在周仁涛看来,票房是表面的,它能反映出关注话剧、喜欢话剧的人在不断增多,但只有当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商家、媒体、剧院,无论是否有话剧演出,都在聊话剧,聊某个剧目的优劣、演出存在的问题,去真正关心它,话剧市场才是真正的繁荣。

增场馆利其器

据了解,目前我市主要的话剧演出场所是河南艺术中心和郑州艺术宫•象剧场,还没有一个专业的话剧演出场所,甚至连我省唯一的专业话剧院团——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也不例外。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有望明年建成自己的演出舞台,可以畅想,在不久的将来,河南的话剧迷将有固定的欣赏话剧演出的阵地。

河南象剧场(院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超也给观众带来一个好消息:经过慎重思考,象剧场将在郑州的东区、北区选择两处适合话剧演出的场所,作为象剧场的分剧场。 李明超说:“二线城市话剧演出票价相对较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出场次较少。而一部剧如果能在一个地方的多个场所多演出几场,就分摊了演出成本,票价也有望随之降低,而话剧演出频率的增加,对观众来说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吸引。”

强内功抓创作

“话剧位于文化产业链的下游,直接对接市场,而今,市场需求旺盛,关键在于是否有好的作品能够满足观众的诉求。”李明超认为,演出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重视衍生品的开发是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促进话剧繁荣的重要一环。

在引进与原创的关系上,李明超认为,要创造性地将河南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演艺作品中,坚持引进与原创相结合,以增强本土文化的荣誉感。

在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主任赵新宝看来,河南话剧有自己的优势,“河南的包容性强,中和了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婉约,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勤奋憨厚,富有牺牲精神……我认为这都是很好的话剧题材。”

李利宏也认为,河南的文化底蕴很丰富,对创作的滋养无穷,河南的话剧人需要选准题材,多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老百姓喜欢的好戏。

共携手促发展

今年9月,河南象剧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倡议演艺话剧、演艺创作、投资机构等各类组织以联盟的形式组团发展,实现演出信息、剧目采购、票务平台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联盟,我们可以承担单体剧场无法接洽的国内外精品、品牌剧目,降低综合成本,还能简化与相关企业、投资机构合作的渠道,获得剧院发展的赞助支持……”李明超介绍,中部地区演艺剧院联盟依托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北京丑小鸭儿童剧院等多家剧院,涵盖北京开心麻花文化公司,山西、江苏等地的演艺公司,相信会为郑州话剧发展推波助澜。

“话剧想要真正发展起来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制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划、机制和措施,有了人才,不愁没有好剧目,不愁没有好市场。”李利宏说,河南话剧更应该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打造自己的名演员、名剧目。

周仁涛说:“大家应该多关注话剧剧本本身的内容,除了话剧演员、导演、剧作者带来的明星效应,话剧本身的思想、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才是它久经时间和市场考验的精华。”

“现在的话剧演出太少,如果也能像电影一样每周都有新片,那么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市民时先生说,“话剧欣赏的习惯还是应该从青少年培养,高中的课本上开始有话剧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比较容易。”

对于未来,李利宏用“任重道远”四个字来概括,“如果河南话剧能以《红旗渠》为标杆,大家齐心努力,乘势而上,前景是喜人的。” 周仁涛说,“有人引进话剧剧目、有人进行正确的观看引导,在话剧市场中,只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话剧才能不断升温,话剧市场才会成熟得更快。”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