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伴城市成长 与时代同行
国家网信办查处8家炒作低俗内容网站
寻觅时代的和谐与诗意
愿把美丽和爱心
洒向人间
用心做媒体
用爱做广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寻觅时代的和谐与诗意
——访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鲁枢元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图

“换读·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读书会”13日在省文学院举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鲁枢元以“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为题,与绿城读者分享了《陶渊明的幽灵》的创作初衷及他对现代生态问题的思考。

出生于开封的鲁枢元,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在郑州铁路局师范学校、郑州大学中文系任教,后来调入海南大学,2002年调入苏州大学文学院,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诸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曾获得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陶渊明的幽灵》今年8月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鲁枢元说:“现在大家面临着生态危机,吃的、喝的、呼吸的,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元素都出现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我在书中想探讨的话题。”

“在启蒙理念开拓出的工业社会、科技时代,人们犯的最大一个失误,就是执于一端,只知白不知黑,只要强不要弱,只要进步而不懂退步与回归,只要光明而忽略了幽暗中潜隐的奥秘,结果酿成今日的种种生存困境。”鲁枢元说,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只重物质不重精神,只讲科学不讲信仰,这些,都是可怕的现实。

“一般认为,生态问题可以通过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来解决,而实际上未见得,我们现在科技进步,管理人员在增加,但是生态没有变好,反而是日益严重,之所以会这样,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的生存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存在问题。”鲁枢元认为,人类的问题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问题,即“人与自然”的问题。事实说明,人类不但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反而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下危及人类整体生存的严重生态错误。

那么怎么解决生存理念方面的问题呢?在鲁枢元看来,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也许能为身处困窘的现代人产生某些启示。“陶渊明的哲学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然’。他的诗文中有三个关键词:‘樊笼’,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中而不得自由;‘回归’,‘归’是陶诗中的一个关键字,对于现代人来说,返回的道路有望把我们引向前方,而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田园’,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被滥用的化肥、农药、转基因技术严重污染,传统的农村文化已经解体,昔日的田园风光也难以再寻回。”鲁枢元沉痛地说,陶渊明连同他的自然主义的精神也早已死去,但是还有那么一线希望,“新时代的灾难与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寻觅时代的和谐与诗意,即所谓绝望是在希望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