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东街:一代名相高拱故居(下篇)
今年新郑市新增13个
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
郑州地铁2号线加紧施工
郑州市委考核组
测评新郑年度工作
民生实事暖人心
产业支撑让失地农民无后顾之忧
上级关注
lgr4c10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东街:一代名相高拱故居(下篇)

皇恩敕造鉴忠堂,亭旨胡同生荣光。穿过东街向北过向阳街西拐,便是亭旨胡同。同行的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介绍说,隆庆年间,因和首辅徐阶政见不和,高拱称病归家静养。朝中诸事,隆庆帝依旧请高拱拿主意,就不断有圣旨送达新郑,高阁老跪接圣旨的街面被时人唤作亭旨胡同,一直沿用至今。新郑市博物馆现在还珍藏有黄帝赐予高拱的圣旨。顺着胡同西望,高阁老旧日恭敬接旨的盛大肃穆场景,似乎就在眼前闪现。回想这条充满神圣和荣耀的小胡同过往的繁盛,今人生起无限敬仰之情。说话间,胡同南侧一座拱形二层古楼房映入眼帘。杜馆长说这就是鉴忠堂宝谟楼,民间又称接旨楼或接旨亭。原先楼面阔三间8米,进深7米,高约10米。墙身和穹顶均用青灰砖以白石灰粘砌。檐下斗拱,正面辟一高2米、宽1.3米的大门,门栕下设石门墩。历经半个世纪,上层的宝谟楼已遭毁坏缺失,只剩底层的鉴忠堂残缺不整地静立着。史料记载,当时高阁老上书请旨:自祖父起三代人先后多次蒙受先皇和当今圣上的垂爱与封赏,受赐封的圣旨、金银绸缎、珠宝玉器等物品未敢擅自享用,因积聚日多,现无妥当地方管存,又恐损坏对上不敬。祈请圣上恩准在高家一闲置空地建房,储放御赐物品,供后人敬仰。皇帝御批准建,赐银两,并亲笔提名“鉴忠堂”。

四门出殡身后事,阁老坟前人敬仰。高拱在一生3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勤政革新,清正廉洁,任人唯贤。晚年因受诬陷被罢官,回八卦洞故居闭门著书立说,留存有《问辨录》、《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等著作。后来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太师,谥文襄公。高阁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辞世后也不例外。据当地老辈人说,在高阁老死后,都想着陪葬品必定很丰厚,不少盗墓贼就蠢蠢欲动。为提防盗墓,高家人就抬着四口棺材从新郑的四个城门同时出殡,迷惑众人。这就是当地传闻已久的“四门出殡”。

据《新郑县志》记载,“阁老坟”在新郑县城西北二里地处,约有30亩地大。高拱陵园内由南向北有石坊和拱形大门楼,门前有一对石狮把门。二门内神道两侧立有石猴、石羊、石猪、石兔、石马、石人等仪仗,左右有厢房。神道直通“明三暗五”的大殿,殿后60米有墓冢,围冢种有意为“五龙捧寿”的5棵柏树。整个陵园,肃穆庄严。遗憾的是,陵园建筑早年就已遭破坏,如今空留庞大的黄土墓冢静立在瑟瑟秋风之中,似乎在低诉着高阁老生前的辉煌过往。据当地人说,高家族人为了便于给高阁老看守陵园,便在就近的村子居住,久而久之,该村也被改称阁老坟村,直至现在。

岁月变迁,高拱似乎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高阁老的秤没星”、“雄才高拱调侃严嵩”、“歪核枣儿皇封贡品”等关于高拱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依然在新郑大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常说常新,经久不衰。

□王保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