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一棵树的死亡
清风徐来(钢笔画) 梁尔谷
《如许沧桑》
金石文字
柿柿如玉图(国画) 刘春华
故城千年凝望
千古奇方
黄色的文化寓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蒋介石终于又回到了上海,与往日的朋友、同僚以及旧识知交重逢聚会。在这里他将和青帮大佬、江浙财团的商人们携手,共同掌控这个将成就他大业的基地。

当夜,虞洽卿兴冲冲地跨过枫林桥赶来见他,蒋介石一声“洽老”,虞洽卿顿感亲切。两人再度握手,敲定了双方合力扭转乾坤的细节。

曾经站在孙传芳一边的上海总商会会长傅筱庵也厚着脸皮带着礼品前来拜见蒋介石,但蒋介石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挥挥手让姓傅的回家了。从此,这位上海滩富豪开始了背运,一步走错,步步走错,结局惨不忍睹。一代商业精英因其不同的政治抉择,而决定了不同的个人命运。

27日,蒋总司令抵达上海的消息传遍沪上。举行了上海全体市民欢迎蒋总司令及北伐军大会。

蒋介石到上海并不只是来参与欢迎大会的。他是为钱而来,要见的自然不是上海市民,而是江浙财团的商人们。

1927年的春夏,他的军事开支为平均每月2000万元。钱已经将蒋介石逼急了,武汉国民政府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何况宋子文一直为难他。

上海是一块到手的肥肉,现在的问题只是先从哪处下手了。

上海的商人们用半信半疑的眼神看着蒋介石的来到。

上海的商人是不会有那般浪漫情怀的,是不是英雄好汉,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关心的是姓蒋的会不会帮生意人说话?

眼见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上海商人心里如汤煮。

作为有产阶层,上海商人出于全国经济和平发展的憧憬,期望实现上海的稳定。但自民国后的10多年里,从袁世凯、段祺瑞到曹锟、张作霖,军阀轮番执政,除了把枪杆子握得紧紧的之外,没有一个人具有现代民主理想和治国方略,或迟或早都因政府无能和暴虐而失去民心。商人们早已对旧式军阀失去了信任和耐心。

江浙财团中的核心人物,如陈光甫、张嘉璈、虞洽卿、李铭等,深知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对于金融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早在1924年军阀混战中,上海总商会就出面打出“上海乃全国商业中心,为保护上海商民利益,军方不宜侵扰”的旗帜,提出“废使、撤兵、移厂”三项主张,以便有一个相对安定的行商环境,最后竟然让直、皖二系军阀各自退军至上海100里之外。外面军阀枪炮齐鸣互争地盘,上海居然恢复了稳定和繁荣。这件事是虞洽卿荣任上海总商会会长不足4个月间办得最漂亮的一件大事,深得上海华洋两界拥戴。

三年后的今天,北伐军大兵压境之际,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大革命高潮,江浙财团的商人们急切地期望与同乡蒋介石结盟。

一生谨慎小心的陈光甫也只得说:“押宝一次,不知如何?”

对于疾风暴雨式的工农运动,江浙财团越来越恐惧不安了。

面对这样的狂热,上海商人们自然发冷发抖。其实,商人们对于这些运动并不都持反对态度,至少在一年多前的“五卅”事件中,他们是积极参与的。

那时,被誉为中国“棉纱大王”的上海纱厂联合会会长荣宗敬就发表了严正声明:“自五月卅日南京路发生惨剧以后,凡我同胞,莫不切齿痛恨,致酿成罢课、罢市、罢工之举行。……兹由鄙人发起,自6月1日起,凡在本公司范围以内之同仁,一律不购买舶来品。”

荣宗敬的胞弟荣德生也表示了对罢工工人的支持。《锡报》1925年6月26日报道说:“昨本市西门外申新第三纺织厂主人荣德生君,因鉴于沪上罢工工人失业日久,亟应量力救济,愿将厂中端节筵资100万如数捐助。”

商人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这种抵制“舶来品”的运动对于民族产业也有好处。荣家企业在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高潮中开始转亏为盈。于是,荣氏兄弟趁机再次扩大实业,1925年先后收买上海德大纱厂,建立申新五厂,并租办常州纱厂改名为申新六厂。

不过,当工人运动进入高潮后,商人们开始恐惧,开始不满。一旦发生劳资纠纷便舞刀弄枪,这实在让老板们害怕,头皮发麻。

江浙财团的领袖们不断地听到这样的消息,武汉总工会会员扩大至30万人,工会增加至200个左右,9月以后罢工浪潮一天高过一天。

面对红色恐怖,江浙财团当然希望蒋介石能够成为他们的保护伞。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骤雨,所有人都会因其自身的利益而显示出最真实的一面。

上海商人行动起来了。

荣宗敬在上海总商会召集的会议上急切地呼吁:“工潮不决,纷扰无已,根本解决,须请白总指挥发统一命令,解决工潮,乃可复工。工人手中一有枪械,闻者寒心,务须收回枪械以维治安。”

1927年3月22日,也就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的第二天,江浙财团领袖们亮出了底牌:

该宣言写道:“沪上共产党徒利用时机,横施捣乱,以暴易暴,变本加厉。我商民危疑振撼,莫知所措,斯时痛苦,殆难言状。……名曰共产,实则破产。甚有假借名义,隐图侵夺……所幸我蒋总司令烛照阴谋……”(《一九二七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如此宗旨,首开上海工商界因国内政局剧变而结成组织的先例。

3月26日晚,虞洽卿拜访蒋介石,见面后直奔主题:商量组织替蒋筹措军饷的江苏财政委员会。当然,虞的另一层目的是要将拥护孙传芳的傅筱庵赶走,重新确立自己在上海工商界的领导地位。

蒋介石心里也明白,上海这块肥肉首先就要从江浙财团割起。因此,那日晚上,他再次与虞洽卿敲定借钱的细节。

次日,上海商业联合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虞洽卿拜见蒋介石的情况报告。虞洽卿面露喜色,告诉与会者:“蒋已拟就宣言,即日可宣布。”

虞洽卿还透露说:“听说蒋拟延聘财政与外交委员数位,大约将于南北商会、钱银业两公会中遴选任用。昨晚已有数机关由白总指挥代委,大多数为宁波人。鄙人当时主张尽外省人先用,蒋颇赞成。”

蒋介石的表态让江浙财团商人们长舒一口气,神定心喜:蒋要用金融界人士,还是信任老乡的。

18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