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小中产》
会弹琴了
《月亮的心事》
自己的因果
文人的“躲”与“露”
尼僧之塔——肃然无为塔
qhq4b46
qhq4b4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9

虞洽卿宽慰在座的老板们,称蒋介石对于该会的宗旨极为赞同,连他本人也是抱着维持资本家的主张的。

最后虞洽卿建议众人,“本会组织已成立,似宜推举代表数人,往见蒋总司令,接洽一切。”

会上当即推举吴蕴斋、谢韬甫、荣宗敬、陆伯鸿、吴麟书、劳敬修、闻兰亭、叶扶霄、顾馨一9人为代表,去同蒋介石商谈以财力支持蒋与共产党决裂的具体条件。后又增加了穆藕初、叶惠钧等代表。

蒋介石要动手了。江浙财团的政治抉择也已经高度一致了,要用真金白银作为选票支持蒋介石“清党”。经济力量转变成了政治力量,银币变成了子弹,大大加速了1927年的中国列车向右转弯。

28日上午10时,上海滩上最有话语权的大商人们前往蒋介石的驻沪总司令部。他们还要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尽管此前虞洽卿已经摸清了蒋介石的底。

蒋介石一身戎装,皮鞋锃亮,拱手作揖,脸上挂着谦恭的微笑,态度很是殷勤,令人感到他是尊重上海工商界的。

上海商业联合会主席吴蕴斋,也是金城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上海银行公会副会长,起身代表上海商界全体欢迎北伐军,并道出了上海工商界内心急切的期盼:希望蒋“对于商业有维护方法,而商界当与合作到底”。

这次会见中,劳资纠纷是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棉业大王”穆藕初称:“劳资如昆季,当有精神上之联合,并以发展商业要点,在关税自主与取销厘金两端。”

蒋介石起身答词,他那浓重的宁波口音的官话,在武汉让人感觉刺耳难懂,而在上海,江浙财团的大亨们听来却格外亲切,那是自家人的感觉。

蒋介石说道:“此次革命成功,商界暗中助力,大非浅鲜,此后仍以协助为期。至劳资问题,在南昌时已议有办法。所有保商惠工各种条例,不日当可颁布,决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汉态度。”

此语深得上海商人们之心。谁愿意看到工人拿着红旗拿着枪,动不动就罢工游行?武汉国民政府整天将扶助工农的口号喊得震天动地,一波又一波的工人运动确实让他们害怕了。这些人都知道蒋介石在交易所里做过,用行话说工潮应该停板了,该清盘结账了。

蒋介石还放话出来:“对于党务,主张一致服从三民主义,并希吾商界一致服从主义。”这让对于共产党、苏维埃有恐惧感的江浙财团吃了一颗定心丸。

商人们最关心的还有如何处理与洋人的关系。

蒋介石以坚定的口吻保证,“对收回租界问题,决不诉诸武力”,“保证与租界当局及外国捕房取得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与秩序。”这一态度自然得到了江浙财团的拥护。

蒋介石还提出要在江浙商界中延聘财政和外交委员,这也让江浙财团满意,他们可以有在政府中说话的权力了。

商人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既然话都说清楚了,要求也都满足了,那就轮到商人表态了。

商人们也算爽快,一致同意为蒋筹款,“认捐500万元,即继续输将,亦商所愿,借款可另案办理。”

其实,上海滩的商人们清楚蒋介石的底细,尤其是虞洽卿,对这位当初炒股输得精光的小同乡更是知根知底。但是商人的想法最实际,在商言商,只要你能把活干好,英雄不问出处,也不在意被评说市侩、势利。放眼看看全中国,还有谁比蒋介石更能够为江浙财团说话?

一场交易就这样拍板。

“宾主俱认为满意,尽欢而散。”一份对外的新闻稿中如此写道。

大商人们走出了会议室,心情舒畅。

蒋介石目送大商人远去,心情也是一样舒畅,脸上的神色由谦恭转成了得意。

3月31日,为蒋介石筹款的江苏财政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15名委员分别是:陈光甫、虞洽卿、钱新之、吴震修、王伯群、钮永建、陈其采、秦润卿、汤钜、顾馨一、王晓籁、徐国安、杨铨、柳亚子、汤济沧,由陈光甫出任该委员会主任。

在蒋介石圈定的15名财委会委员中,金融界占了7人。当时的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自有资本只占总资本的64%,而借贷资本却占36%,最高达47%,工商业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或依赖于银行家。因此,蒋介石很得意,他已经通过江浙财团拿住了江浙地区的财源,在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党派争斗中占据了关键的制高点。

4月1日,江浙财团出血了,给了蒋介石第一笔为数300万的短期借款。武力和资本结合,金钱打磨刺刀。中国的命运就被枪杆子和银子决定了。

历史走到这里将要出现一个大转弯了。

(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