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郑州十一中全方位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王一溪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全体教工讨论规章制度
拜师仪式

本报记者 李 杨

12月9日,从西安传来喜讯,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上,郑州十一中教师王一溪代表河南省参赛,在课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和“优胜奖”两个奖项,这是近年来河南省外语学科在全国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无独有偶,在去年教育部首次举办的全国中学“时事课堂”展示活动中,郑州十一中老师屈远霄也荣获了全国一等奖。

郑州十一中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在河南省的教育界有目共睹,其教师队伍层次之高、名师人数之多曾被省、市教育部门领导称为“十一中现象”。郑州十一中的师资力量在郑州中学教育界成为一种现象,并非偶然,这与他们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不懈探索有着密切的关系。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流利的口语,巧妙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师生互动,在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在2014年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会上,郑州十一中老师王一溪作为河南省高中英语优质课第一名代表河南省参赛,展示出了她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刻的内涵和修养,其创新精神也获得了全国优质课专家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此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两千余名英师教师、教研人员参加,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2名优秀教师进行了现场课例展示,他们都是各省英语优质课第一名的获得者,代表本省参加比赛活动。王一溪在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基础上,还荣获了评委会特别奖,即“优胜奖”,这在全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师有幸获得。王一溪老师展示的《Seasons in the Sun》一课,受到了各位评委和专家的高度赞扬,他们的评语是:王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选题很大胆,非常有挑战性。

“‘创新’是我这节课的亮点,也是我获奖的一大因素。”谈到此次获奖的感想,王一溪说,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但是创新带来的成效让大家都非常欣喜和兴奋,孩子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她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强校必先强师。要办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就必须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十一中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师资培训,他们组织教师到福州一中、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参观学习,听课座谈;到华东师大、厦门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赴衡水中学考察学习,研讨攻克高考策略……为了让教师们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极大的教育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郑州十一中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探讨、参观访问活动,让教师们从中汲取营养,收获新知。而这些努力也让该校的教师们得到了改变。他们不仅在交流和借鉴中收获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也对学校进行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毛德宇校长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这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激励、鼓舞和鞭策。我深受启发和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蜕变和成长。”王一溪表示。

水相荡而成涟漪 石相击而生灵光

从导入新课到案例教学,从活动设计、气氛烘托到作业设计,一群青年教师围坐在一起,针对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畅所欲言,精彩之处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郑州十一中“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正在开展研讨活动,教师们纷纷立足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精彩发言,情真意切。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 “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强青年教师的交流合作,郑州十一中于2012年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研修共同体”,包括班级管理研修共同体、教学技能研修共同体(文理)和教育服务研修共同体。学校指派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做指导教师,还会邀请校外名师、省市教研员等参与活动,进行专业引领,分别从教学技能、班级管理、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智慧碰撞,以全新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在“沙龙式”研讨和“青年教师论坛”中相互感染和熏陶;在分享和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职业的幸福,化解成长的苦恼,消融工作的困惑;在思维的碰撞中分享集体智慧,健康、专业、快速地成长……在“共同体”成立的两年多来,各小组积极开展活动,既有生动有趣的“水果物语”、“守望天使”等游戏,也有“读一本好书”、“感动我的教学故事”等专业成长的探寻;既有年轻人在一起热火朝天、“针锋相对”的讨论交流,也有名师、专家的现场交流与指导。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都受益匪浅,并将自己的成长转化为文字,《共同体里共成长》已经出版了三辑。

“共同体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家一起智慧共分享,理想共激励,很快就形成了一个优秀群体。” 采访中,不少青年教师表示,共同体就是大家温馨的精神家园,加入共同体,便会有一群相知相亲的朋友,心灵便有一种归属感,更能在孤独、无助、脆弱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这个集体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为了加速新进教师的健康成长,郑州十一中还举行了青年教师拜师仪式,为经验丰富的老师颁发指导老师聘任书。青年教师充满敬意地向导师行鞠躬礼,也表达了他们“拜师学艺”的决心。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了,成为学生爱戴、家长尊重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他们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完善和丰富了自己,充分感受到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带来的幸福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提高生命的关键是课堂,课堂的焦点是效益,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产生较高的教学质量。郑州十一中一直把高效课堂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抓,并坚持开展“说课”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各学科的老师们都会聚在一起,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结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展开了精彩纷呈、酣畅淋漓的“说课”。老师们有的对教材内容把握准确,教学功底深厚扎实;有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学生参与度高,精妙的教学设想和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更是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有的简练清晰,幽默风趣,给大家带来了课堂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说课不仅有利于理清教学的思路,有利于提高备课的质量,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少老师表示,说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研讨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在互相观摩学习中共同进步和提高,因此十分受欢迎。

而“同课异构”贵在“一课异构”,重在“交流”。同样的一课,由不同的老师登台展示,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对教材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对教学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活动结束后,观课的教师分别从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处理教材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等方面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积极的探讨与交流。

“同课异构”活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也让教师们在“摩课”与“磨课”中快速成长。“摩课”让青年教师收获颇丰。青年教师通过精心准备上一节课,然后再观摩骨干教师的同一节课,在比较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得失,更好地领会优质课堂的精髓,便于有针对性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己快速提升。“磨课”让教师在“磨砺”与“建构”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都参与其中,通过精雕细琢的磨课,找出课堂现象的根本原因,帮助教师深入反思自己的课堂、重建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优质课堂。这不仅拓宽了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和视野,开阔了听课者的听课视角,也丰富了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郑州十一中建校六十年来的桃李芬芳离不开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职工队伍。该校的杰出校友、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张建伟博士所说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代表十一中莘莘学子的心声:一所好的学校给我们的将是惠及终身的财富,十一中优秀的教师团队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与品质,让我们受益匪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