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模范的力量 教育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助推郑州教育发展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4助推郑州教育发展

十大新闻

他们辛勤耕耘,甘为人梯,他们以身示范,无私奉献,他们立足教育,心系社会……2014年,《郑州日报》中原教育版报道过许多郑州教育界的新闻人物,他们或许平凡,但却体现了我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员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他们足以代表着这一年度的郑州教育。岁末,本报教育工作室经过盘点和梳理,并结合各区教体局推荐,评选出“2014年度助推郑州教育发展十大新闻人物”,让读者感受模范的力量。

(排名不分先后)

王珂

王珂,金水区教体局局长,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魅力校园”全国杰出教育工作者。

自2006年7月任金水区教体局局长以来,王珂提出全区教育系统以“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为核心,通过实施“四四三三”工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加大四项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开展四种交流,推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实施三项改革,推进教学水平均衡发展;搭建三个平台,推进学生素质均衡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校际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择校热”逐步降温,教师交流工作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按计划稳步推进,师资配置逐步均衡。

几年来,金水区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还被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评为“优秀基地”,学生体育艺术比赛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一千多人次的教师取得教学成果,荣获各类奖励。今年,受邀参加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金水区作为全国所有县区的唯一代表,汇报了课程化、制度化、品牌化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经验。金水区农业路小学作为全国中小学的唯一代表,受邀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推广了“小足球踢出大世界”的校园足球经验。

王幸福

王幸福,中学高级教师,现任郑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他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援疆路上的“幸福哥”。

四年前,他挥泪撇下年迈的双亲和病重的妻子,毅然踏上艰辛的援疆支教之路。西域风寒砭肌刺骨,孤独牵念摧肝毁胆。他大苦独自受,潜心工作,创造性地采取“三步两点一基础”工作法、“以学改促教改”、“手拉手以优促优”学校发展策略等管理举措,直接促成哈密市高级中学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使该校高考本科上线率由15%提升到82%,援疆三年培养出了3个自治区文科“状元”,在哈密地区引发辐射带动效应。援疆期间,他还带好了六批援疆教师团队。三年里,他穿越天山几十次,行程达十几万公里,看望了六批郑州援疆教师中的每一位,甘当生活向导和心灵牧师,为郑州市六批援疆支教工作圆满完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上半年援疆结束,他把成绩和感动留在哈密,又马不停蹄地投入郑州二中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他把育人作为幸福的责任自觉,用生命去担当为国育人的使命。王幸福就这样在自己的育人之路上稳步向前,用自己的真诚和担当激励更多筑梦人育人的梦想。

近年来,王幸福先后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名,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者奖章”。2013年还被评选为河南省教育新闻人物和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援疆结束荣获“全国最美援疆人”称号,2014年7月入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孙福增

孙福增,现任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校长、书记,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远程教育校长培训”专家组成员、郑州市劳动模范、郑州市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孙福增非常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他始终把担当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并通过不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优质学位,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在教学上,孙福增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七三三”课堂教学模式,集中精力抓教学,聚精会神谋发展,千方百计提质量。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树立典型,引领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主流教育媒体的关注,并被主管部门作为“郑州样板”进行推广。

在学生管理上,孙福增充分挖掘校园人文资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推行“四自”育德模式,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富有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拓展训练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在孙福增的带领下,郑州七十三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被多所省内优质高中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获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已成为中原区乃至郑州市“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政府认可、师生自豪”的优质品牌初中。

杜双莲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在教书育人中找到了答案;人生的快乐在哪里,我在学校管理中得到了回答。我爱着每一个需要快乐成长的学生,我爱着惠济一中的每一寸土地。”郑州市惠济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杜双莲如是说。

从普通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一校之长,每到新的工作岗位,杜双莲都坚持“位变心不变”,主动加压,凡事以身作则,工作抢着干,利益见着让。与班子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做到大事民主协商,小事互相通气,模范带头遵守各项决策和纪律,在校领导班子中产生了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惠济一中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多、班额大,生源参差不齐,还有近一千名住校生。学校、学生每时每刻都牵挂着杜双莲的心,以校为家她别无选择,无论寒冬酷暑,她总是坚持每天早晨7点以前到校,看护住校生吃饭、晨读,迎接走读生到校;下午放学护送走读生全部离开,住校生就餐后进教室自习,才离开学校。作为校长,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权,始终把权利放在跟其它教师一样的位置来看待,把责任放在校长位置来要求。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该校连年无安全事故发生,被评为郑州市平安校园。教学质量在郑州市更是遥遥领先,连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杜双莲也被评为惠济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2013年连续被评为惠济区优秀人大代表。

郅广武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他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的。”在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生涯中,郅广武一直用泰戈尔的这句名言来勉励和激发自己对工作真挚的热爱和对事业不懈的追求。

作为郑州市第一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的首任校长,上任伊始,郅广武就以卓越的教育战略发展眼光和教育智慧,结合当今教育形势,提出了“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英才培养目标,为实验高中的办学指明了方向。

作为校长,在工作中,郅广武总是率先垂范,忘我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验高中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严寒风雪中征地,春暖花开中播种,烈日酷暑中建设的艰难时期。生活上,郅广武与教职工同吃同住,以身示范,以校为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校长”二字的最深刻内涵。在学校发展上,他勇于创新、善于创新,针对学校实际,不断创新管理形式,为实验高中制定出了一整套完备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作为郑州市第一所“创新实验学校”,学校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学龄特点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现并培养人才苗子,与高等教育接轨,建立起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为郑州实验高中的快速发展和快速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转10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