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今昔贾鲁河
女儿的理想
记忆碎片
流光溢彩(摄影) 吴建国
《唐名家行草书字典》
雨愁
山间泉(国画) 温剑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记忆碎片

李月强

我们在回忆里寻找,寻找记忆的碎片,其实,也只是想拥抱一下过去的自己。

如今的村庄越来越瘦了,再也寻不到她以往丰腴的体貌,曾经人声鼎沸的村子,四处鸡犬相闻,今天沉寂了,沉寂在城市发展的步伐中。村子里很多人出去了,有的打工,有的城里落户,那些破败的老屋,残垣断壁,瓦屋横梁,已少有人再去修葺,任凭被风雨侵蚀着。村子也越来越老了,儿时嬉戏的地方,如今青苔遍地,少有人迹。

而与之相比,城市则像个气球,一天天鼓胀起来,高楼成群,商铺林立,人们从四面八方的乡村拥来。每逢节假日,马路上的汽车蜗牛一样,不停地摁着喇叭;大街上人头攒动,像一锅滚开的稀饭,随时溢出来的感觉。钢筋水泥的妙处,搭起坚固的鸽子笼,人们在各自的笼子里生活着,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

现实的空间小了,虚拟的空间大了。大家坐在屋里,可以满世界地溜达,互联网知晓天下大事,亲戚朋友间想念了拿起了电话,问候送去了。突然感觉,我们费尽心思创造的所谓发达,也许就是在制造隔膜,让曾经熟悉的感情纽带越来越不熟悉了。

农村的小学空了,偌大的教学楼几个年级加在一起也只有百八十个学生,而城市里一个班级里差不多就百八十个学生。儿子要开家长会,回来先打量我一下,劝我还是别去了——那座位窄得不是一般人能适应的。冬天,早上送孩子上学,有时望着西天那轮冷冷的月亮,有着说不出的惆怅。黎明的觉正浓,一分钟都能做一个美梦,孩子们却要从被窝里爬起来,匆匆地吃口饭,披星戴月地赶去学校,放学后,再匆匆地赶回家,过着线段一样的生活。

我们那会儿是不用早起的,每天早上迎着太阳去上学,奔跑在田野里,有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小草顶着露水珠子,一个个露水珠像小钻石一样闪着光,我们似乎行走在童话里。中午放学后,也不用急匆匆往家赶,可以在田野里奔跑一会儿。突然看到水沟里小蝌蚪黑压压地挤在一起,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用一双双小手捧起来丢进水多的地方。

那时的冬天,只要有太阳,找上一堵墙晒着太阳,晒到浑身暖洋洋的,就算一本小人书也能翻上半天。看完一遍又一遍,看完文字看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一边笑。有时赶集,找母亲要上一毛钱,坐在街边的小人书摊前看一上午小人书,看一本小人书两分钱,够看五本的,望着五分钱的冰棒咽下了口水。

那时的夜晚,日头滚下西山时,夜幕就拉起来了,村子噙着馨香,安静地沉睡了。几声狗吠,一盏灯亮了,夜幕里这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微闪亮,却让归来的人儿热泪盈眶。那灯光里的温暖能抵过九个太阳。而今城市的夜晚,霓虹闪烁,映红了夜空,夜幕再也无法拉起,直到太阳出来后熄灭。那时的灯光微弱,却召唤着出行的人们步履匆匆地赶回家门,而今城市的霓虹,似精通了招魂大法一样闪着鬼魅的光,蛊惑着更多的人离开自己的家。

初学历史时,说到四大文明古国,我曾好奇古人为什么总是依水而居,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原来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水才是生命之源。

河流是城市的辫子,哪个城市若有几条辫子,总会让人心动不已。人们细心地梳理着城市的辫子,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可总感觉过于雕琢,少了自然灵动之气。问题是河里那水让人打不起精神,望着不青不白不混河水,为什么会有刺鼻的味道散发出来?于是,人们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去掉这些刺鼻的味道。很多时候,城市是自己在不停地制造问题,然后再想着解决问题。

不知道何时起,城市里有人把居住面积当成了摆设,汽车也不再是代步的工具,成了身份的象征,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虚荣买单。攀比,让不少人过上了又富裕又贫穷的生活。

物质生活丰富了,可人们快乐的心情越来越少了。突然有一天,我们抬起头,才发现曾经纯净的天蓝色已经变成了灰蓝色,有时候灰蒙蒙的,像个很久没有清洗的破抹布一样。夜晚,发现今天的月亮没有以往的亮了,曾经的繁星点点,似乎被天上什么怪物吞噬了不少,没有以往的多了。

于是,人们又怀念起那个纯净、高远、湛蓝的天空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