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商海诗潮》
孔子墓前三鞠躬
漫话“悬壶”
蒙娜丽莎和她的微笑
老家的蛐蛐
绿我涓滴 千顷澄碧
qhq4c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漫话“悬壶”

连 航

许慎在《说文》中注云“壶,假借瓠(瓠瓜,也叫葫芦)。”《辞海》注曰“悬瓠,古城名,一作悬壶。(因汝水屈曲如重瓠故得名)”由此可知,“壶”曾假借作“葫芦”,所以古人称悬挂葫芦为“悬壶”。过去,草药店堂常悬挂葫芦为标记,有些诊所前也会高悬葫芦,就连串雅(走方郎中)行医时,也喜腰悬葫芦,这些统称为“悬壶”。

中医行医“悬壶”之俗,据《汉书·费长房传》载,费长房偶然见市井中一老翁悬壶卖药,集市散后老翁就跳入壶中,费长房感到很奇怪,就拜见壶翁并跟随其学医。数年后,长房学成,辞别壶翁并效仿壶翁悬壶行医济世。此后,人们就称行医或卖药为“悬壶”。

细心的人或许能发现,在回民饭馆或饮食摊点,除醒目的清真牌外,也能看到悬挂着的壶形图案。据说,回民使用这种壶形标志至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如今民间还流传有“回回家中三件宝,汤瓶、盖碗、小白帽。”这样的说法。原来,回民所悬之“壶”即“汤瓶壶”(偏把壶),为回民生活中的必需品。伊斯兰教徒在做礼拜前倘若遇上小秽(如呕吐、流血等)时,必须用汤瓶壶盛水,依次洗手、洗两便、再洗手、漱口、呛鼻、洗面及两肘,之后用湿手抹头再冲洗两足。这种倾水不复式的清洗,不仅把好了“病从口入”关,而且有效地预防了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与回民所悬能够预防疾病的汤瓶壶相比,过去行医人所悬之“壶”不过是所谓的能“济世”实则为治病盛药的葫芦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