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整治交通秩序
倡导文明出行
央视《文明之旅》访谈
于丹细说“家教的学问”
3600万建筑农民工
将被纳入工伤保险
“正信互联网金融超市”
推首付贷付后贷新品
市政府常务会议
部署近期重点工作
审慎做选择 两难变双赢
创新资源调控方式 让经济发展质效并举
批发市场走了
休闲公园来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资源调控方式 让经济发展质效并举
投融资
“立融用管还”产业链逐步完善整合资源
高效有序运作实现多赢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侯爱敏

核心提示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2014年10月15日,管城回族区政府会议室内,黑压压挤满了人,关于内环地区有机更新工作座谈会正在这里召开。内环地区是郑州的老城区,建筑密布,居民集中,尤其管城区更是文物扎堆,在这样的地方动一砖一瓦都要慎重。现场会上,规划、国土、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到齐,与管城区政府面对面:规划要怎样调整、土地如何配套、项目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当面锣、对面鼓,现场一一敲定。

如何以更加科学高效的统筹资源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市委、市政府持续探索的命题。

从“六统一”制度,到规委会、土委会、投委会决策机制,到“立项、融资、使用、管理、偿债”的“五位一体”投融资制度,三年来,我市关于创新资源管理方式、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实践,步步铿锵。

土地资源

集约集中保障都市区建设

经济发展靠什么?对现阶段的郑州而言,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是必需的拉动力量,上项目就要用地。近几年,郑州的经济一步一个台阶,快速攀升,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机制也在不断创新。

来自市国土局的信息晒出了这一创新紧锣密鼓的历程:推进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改革,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纳入一个职能部门,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规范土地储备和储备土地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土地储备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土地收储、前期开发、土地供应管理体制。大力实施国有经营性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招拍挂,编制完成网上信息发布、竞买申请、网挂报价及竞价、成交确认、成交结果公布等出让交易程序,健全“用地统一出让”制度。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截至2014年9月30日,全市申报国有建设用地400个批次,面积268235亩;批回国有建设用地492个批次,面积289992亩;供应建设用地面积193974亩,其中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面积116969亩,划拨国有建设用地77005亩,确保了连霍高速改建工程、郑徐客运专线、华南城、富士康等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项目按期落地和开工。

投融资

“立融用管还”产业链逐步完善

实现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宏伟蓝图,钱从哪儿来?作为这一问题的破解之道,2013年下半年,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成立八大投融资公司,并推动形成“立融用管还”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力图破解郑州都市区和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瓶颈。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8家市属投融资公司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更加清晰,公司经营性资产规模持续增加,“立融用管还”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完善,已初步构建起层次合理、机制完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现代投融资体系。

去年7月15日,全国首单项目收益票据业务在郑发行。郑州由此成为这一新融资工具的全国首个吃螃蟹者。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尝试不仅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市属其他融资公司进一步创新融资工具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来自市投委办的资料显示,一年多来,8家投融资公司无论是融资方式还是业务范围,均实现了新突破。从融资方式看,通过企业债、中期票据、私募债等直接融资方式完成43亿元,特别是交建投公司在全国率先发行了首支“市政债”,郑发投集团30亿元城投债有序推进,标志着我市在融资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从业务范围看,8家公司在积极推进政府下达投资项目的同时,在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建设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下一步实现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整合资源

高效有序运作实现多赢

无论是“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和土地网上招拍挂的开发建设新模式,还是“立融用管还”的“五位一体”投融资制度,乃至“规划统一管理、土地统一收储、用地统一转让、补偿统一标准、收益统一分配、工程统一建设”的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制度,无不是政府整合资源的手段,统筹科学发展的实践平台,最终实现提高自身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去年6月12日,中原区政府与郑州发展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举让郑发投集团被喻为8家投融资公司参与土地开发、项目建设与创新融资有机结合的“探路人”。

围绕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我市着力探索政府主导土地统征、统储、统供,实现“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的土地运管新模式。中原区和郑州发展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有助于推动形成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公司提升融资能力、土地发挥综合效应、城区功能日趋完善、群众享受改革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

去年7月24日,全市上半年投融资工作会在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各投融资公司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形成有效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工作机制,各公司要通过资本这个纽带,发挥好市政建设与资本市场的连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民生及产业升级等领域。

创新资源管理,整合资源利用,统筹协调联动,这些有关统筹资源的实践和尝试,必将提升市场的活力,提高政务环境的效率,从而构建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经济大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