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族团结工作硕果盈枝
350件棉大衣为环卫工御寒
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将建南水北调沿线生态园
建立创建责任倒查机制
开展城管公开日系列活动
悲催的故事 温暖的结局
志愿者关爱残疾人
安置区里笑声朗
让文化惠民更亲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安置区里笑声朗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刘 杰

昨日上午,阳光明媚,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三级网格长刘丽娟照常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惠济区老鸦陈街道下坡杨村老年人拆迁过渡安置区巡查。这里是下坡杨村留守老人的聚集地。门口,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老鸦陈街道辖区内有不少村庄需要拆迁,村庄没了,年轻人出门租房、打工,老年人却面临租房难、无处安置的困境。怎么解决这一难题?该街道决定把老人们集中起来统一解决。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据介绍,这是该街道在征拆过渡群众联系服务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即对征拆群众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实行集中安置,通过网格化管理,实行心贴心、零距离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了让老年人们安度晚年,该街道配强了网格力量,专门安排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担任三级网格长,规定网格长每天到过渡安置区巡查,通过日常巡查、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把一些老年人所想、所盼、所虑的问题搜集上来,通过公共信息平台逐级办理。比如老人们提出的就餐、无健身活动场所、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老年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问题,均通过网格上下联动得到了快速有效解决。同时,实行贴心服务,要求网格长做到“三个必须”:即老人生日必须记得,老人生病必须知道,老人反映的问题必须跟踪协调,及时办理。

如今,老年人过渡安置区内,老人们还能和以前的老邻居、老朋友住在一起,完全不受拆迁的影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