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临空经济强市渐行渐近
百名大病患者每人
获发5000元救助金
我省启动校车“体检”
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本月起职工医保门诊
慢性病费用85%可报销
全省公安开展专项行动
打击盗抢骗侵财类犯罪
七大主导产业
舞起工业龙头
郑州公安局禁毒支队
连破三起省级目标案
0114慈善
0114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临空经济强市渐行渐近
开放创新做出影响

(上接一版)据统计,目前,新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25家、超5亿元企业47家、超10亿元企业14家,直接带动就业10万人,吸引外来工8万人。

农业现代化做出特色

黄帝故里新郑地处中原腹地,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种植基础,加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可谓潜力十足。

为此,新郑市确定了“三个加快”: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原生态红枣种植区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入驻10多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68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0多亿元;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突破15万亩,占耕地面积27%以上。

好想你枣业公司是新郑土生土长的企业,得益于当地对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等的支持,该公司已发展成全国第一家红枣上市企业。去年“双11”,该公司网络销售震惊全国,30分钟突破200万元、10个小时突破600万元、19个小时突破1000万元……为新郑现代农业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思想一变天地宽”。三年来,新郑市不同凡响的成绩,离不开实干,更离不开开放创新。

在用钱上有智慧。按照“短期负债、中期平衡、长期得益”的理念,打造新区和政通两家资产超百亿元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新区投资公司被大公国际评为2A信用等级。同时,该市还成功发行河南省内最大规模的县级市城市投资债券15亿元。

在用地上有窍门。按照产业用地和城市功能区建设用地1∶1带动的要求,把增减挂钩和新型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工业,用产业发展提供的就业支撑城市建设。据统计,近三年来,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达16300亩,盘活闲置土地2000余亩。

招商引资有新招。以“五职招商”、大招商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重点区域,开展补链招商、委托外地能人招商等,实现签订投资项目221个,合同总金额达209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19亿元。

在科技方面有思路,发挥区内高校众多的优势,开展“百名院士专家新郑行”等活动,推动校企联合,建设行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连续22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