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直医保卡今起
统一换发社保卡
去年我省进出口
规模创历史新高
对加油机“动手脚”
一公司被罚没50多万
“三证一章”一站办齐
从哪来·如何用·咋保护
“胶囊”旅馆
亮相郑州
全省去年新增就业226.2万
河南试点推行公租房“租售并举”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
民航局加强安全管理
遇“空闹”将果断处置
追责不文明游客
开展旅游厕所革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问个人征信市场“开闸”——
从哪来·如何用·咋保护

新华社记者 姜琳 吴雨

随着央行近日发出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通知,8家入围民营征信公司引起了广泛关注。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是好事,然而在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和相关监管机制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征信数据从哪来、如何用、个人隐私咋保护,将是民营征信公司面临的三大问题。

打车爽约、拖欠物业

哪些记录应当纳入个人征信?

“这次‘开闸’最大亮点就是腾讯、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企业下属征信机构入选。这使征信超越了金融交易概念,扩大了数据来源范围。”长期研究征信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说。

令公众耳目一新的是,芝麻信用、腾讯征信都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用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的各种表现为用户“画像”、打分。这就意味着滴滴打车爽约、婚恋网站上重复征婚、淘宝上的差评等,都可能进入个人征信报告。

不过,8家公司中最先入行的中诚信征信执行董事孔令强认为,水电费缴纳记录可以纳入个人征信,但那些信息比较模糊、难以判断的记录不便纳入其中。“比如打车爽约,是不是因为对方迟迟不来?拖欠物业费,是不是因为物业服务太差?”

实际上,关注个人信贷以外的记录并非民营征信机构的“新招”。在央行个人征信系统里,就已经包含拖欠电费、拖欠话费、偷税漏税等信息,只不过在信用报告中还未得到体现。央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说:“我们欢迎民营机构加入个人征信市场,特别是‘三马’的参与带来了海量数据,不过如何筛选数据、挖掘出可以判断个人信用水平的有效变量,还待技术创新。”

数据自产、互不联通

“民间报告”有公信力吗?

互联网时代,数据即信用,信用即财富。凡事有利有弊,“数据越多,‘噪音’越多,就越容易失真,这是很大的挑战。”王晓明说。

从目前看,腾讯、阿里的个人征信数据主要还是源自本平台的数据,并未接入央行征信中心。而中诚信征信、鹏元征信等资深征信企业的个人征信数据,还是来自银行、保险公司、小贷公司,主要服务也面向银行。

孔令强说,从世界经验看,个人有效征信数据90%产生于信贷领域,90%使用也是在信贷领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尽管不能得到收入等核心数据,但可以反映其信用变动的趋势,这是传统的信贷报告所没有的优势。

他举例说,如果有人在社交网络、朋友圈发文买房、搬家或换新车了,就可以根据其新房的位置、新车的品牌型号大概推断其收入变化,银行可因此增加或降低授信。不过,这样的“民间报告”要有公信力,不仅需要做到数据来源权威准确,最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聊天记录、支付信息

“我的隐私”会成“他人财富”吗?

民营机构做个人征信会否出现隐私泄露,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某门户网站的专题调查显示,3000多名投票网友里六成不看好个人征信发展前景,绝大部分都是出于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盗号问题都还没解决,隐私泄露了谁来负责?银行卡信息都能肆意贩卖,更何况是个人征信?”有网友留言。

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信息等,但明确告知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但在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支付宝转账记录等到底算不算个人隐私?一旦隐私泄露,应该怎么维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说,在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过程中,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许多人毫不知情。我国现在尚无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法,对于哪些数据涉及隐私权需要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作为新生事物,对民营征信公司不宜求全责备,但相关立法和监管工作要加紧跟上。”李稻葵认为。

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