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州人大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题询问直击热点 问出实效问出责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坚持实践创新 务求监督实效
专题询问直击热点 问出实效问出责任
务求实效 让询问透出“辣”味来继往开来 让询问“常问常新”
2014年10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2014年12月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丁友明 图

“务求实效”“讲求实效”“增强实效”“提高实效”,这些词语可谓近十年来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

为了使人大监督见真功、出实效,防止做虚功、走过场,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监督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内容上,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新举措,让人眼前一亮;电台、电视、网络直播,专题询问中的追问和质问等,让人过目不忘,使人大监督工作出现了“好戏连台”的局面,展现了“功夫到家”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一系列有关国计民生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

创新工作 让询问更“带劲儿”

2014年,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共开展了三场专题询问,分别为:8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就新农合工作开展专题询问;10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扶贫开发情况专题询问;12月26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市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会场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积极发问,问出了“火药味儿”,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从容应答,答出了“真成果”;会场外,市民通过各种媒体观看,为人大监督落到实处击掌叫好,为政府工作务实求效点赞。

而郑州市人大第一场专题询问,却是从2012年就开始了,那一年,郑州市人大分别就群众关心的学前教育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开展了专题询问。

2014年,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专题询问又有新的创新——

高度重视,准备充分。2014年的三场专题询问,应答者都是“脱稿应答”,一个个翔实的数字、一条条明晰的措施,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脱口而出,表明了自觉接受监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网”直播,公开询问。公开是人大监督的力量源泉。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情况要向社会公开。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上也有所作为,实现了电台、电视、网络的“三网”直播,既让人民群众了解了市政府所做的工作,又增强了人大工作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人大依法监督的全过程,更直接地对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规范有序,严谨高效。专题询问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了面对面沟通的平台,也给政府部门提供了展示工作、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机会。郑州市人大确保询问工作力戒形式主义,程序更加严谨,题目都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现场脱稿问答,询问人问得深入,答询人答得坦诚,不回避矛盾,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落实上找答案,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务求实效 让询问透出“辣”味来

为了取得实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选题上,都会进行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纵观三年来的五场专题询问,“问学”、“问农”、“问医”、“问房”、“问扶贫”,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持续推进的重点。

而邀请市政府、教育局、民政局、扶贫办、卫生局等十几个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除了一般意义上解疑释惑之外,还可以促使他们向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做出承诺。这无疑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改进工作。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如何体现人大询问这种法定性、监督性、庄严性,应该说,专题询问这种方式圆满地将三者融合在了一起。专题询问既符合法律,又适合国情,还切合民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介绍说。

继往开来 让询问“常问常新”

三场专题询问,场场精彩。

询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积极举手发问,遇到解答不满意,还继续“追问”。询问中,不断推动政府工作持续推进,更是在一问一答中回应百姓关切。

白红战说:“开展专题询问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后,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继续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问题,运用好包括专题询问在内的各种法定监督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专题询问现场,面对“发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应答,但是,应答绝不是“结果”。

白红战说:“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常委会成员及人大代表提出的每一项问题认真研究,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保证件件落实、件件见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时,专题询问“始于问而不止于答”,询问不是目的,关键在于问出实效、推动工作。每次专题询问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都会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归纳梳理,结合分组审议情况,尽快形成审议意见,并以书面形式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同时,还加强了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跟踪监督。

“专题询问作为一种法定的监督方式,自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开展专题询问至今,已经由尝试变为常态。实践上的创新要有制度上的跟进。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对专题询问办法的修改,我们将认真总结这三次专题询问的经验,从询问前的准备、询问的程序安排、询问意见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规范,为依法有效开展专题询问提供制度保障。”白红战表示。

回望:

2014年的三场专题询问

询问中,人大监督权得以更有力度地行使;回答里,“一府两院”的工作得以更好地展现。

时间:2014年8月21日

地点: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

与会人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副市长刘东,市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询问主题: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

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针对我市新农合实施情况、新农合对慢性病的政策、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政策、新农合基金的安全使用、新农合对中医治疗的相应政策、新农合对基层网点建设的考虑和安排等问题提出了询问,部分常委会委员还进行了追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

本次专题询问会首次通过电视、网络、电台进行了直播。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地点: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

与会人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副市长杨福平,市扶贫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询问主题:我市扶贫开发情况

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就我市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现状,帮扶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规划设想,如何保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采取哪些措施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询问,部分常委会委员还进行了追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

时间:2014年12月26日

地点: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

与会人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会议。市建委、规划局、交运委、城市管理局、水务局、环保局、园林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门负责人接受询问并一一作答。

询问主题:市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情况

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就路网规划、电动车管理、打击黑出租、违法广告清理、背街小巷整治、治理雾霾等一个个事关郑州长远发展、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问题展开了询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从容应答。

声音:

专题询问让人大监督更有力

参加了三次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安娜亲眼见证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为民发问”的热情和责任,也看到了“一府两院”积极应答的笃实和坚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舒安娜说:“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职责的一种重要形式。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代表的呼声。”

2014年,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安排,市人大分别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扶贫开发和代表的议案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检验人大常委会委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又可以体现人大工作的公开、透明,更可以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

2015年已经掀开了篇章,舒安娜说:“今年,市人大还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专题询问工作,增强专题询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推进专题询问的规范化、机制化以及常态化,充分发挥专题询问在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焦大宏在参加了专题询问后,也表示非常“过瘾”:“印象中以前的专题询问,相关部门有的会拿着准备好的材料读。目前,郑州的专题询问完全脱稿回答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工作很大的促进,也是人大行使监督权上有纪念意义的一个进步。”

市人大代表李莉也对比表示赞同,她说:“执政透明首先要信息透明,专题询问通过‘三网直播’的方式,更好地树立了优质执政的形象。百姓可以在家直击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现场,人大监督工作也更加透明有力。”

连着在家里看“专题询问直播”的市民李先生也为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点赞,他说:“以前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报道,但是怎么监督却不知道。这次在电视上看到了整个专题询问的现场,感觉很新鲜,形式很新颖,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柴清玉表示:“人大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回应社会关切。专题询问再加上现场直播的形式,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对推进人大工作本身的开展,对人大监督落到实处,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首先开始运用并且已经成为常态化的一种监督方式。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选择中央决算、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个重点议题,分别采取分组会议、联组会议的方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三次专题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率先破冰,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了示范和借鉴。2010年9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针对世博会后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专题询问,开了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先河。

本版统筹 王福松 李金鹏 张 辉 李 欣 辛大刚 陈国保

2014年8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我市新农合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