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梦中国心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做弘扬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孝”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
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
——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大师楼宇烈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张翼飞 詹丽丽 实习生 张 念

楼宇烈是深受北大学子喜爱、每次公开课都“爆棚”的哲学教授、海内外闻名的国学大师,虽然年过八旬,但他依然是传统文化坚定的践行者,用他自己的话说,要“传道、授业、解惑”。17日,郑州报业集团记者对楼宇烈进行了专访。

中原文化是中国

文化的源头和核心

记者:您之前来过郑州吗?对郑州有什么印象?

楼宇烈:很早以前就来过,不过都是匆匆来匆匆走,没有过多停留,十多年前去过郑州大学,印象很好。今天中午吃了郑州羊肉烩面,挺好吃的,我还喜欢吃河南的焖面,也很好。

记者:在您熟悉的文化版图中,中原文化处在中国文化中的哪个位置?

楼宇烈:当然是核心位置,这个没话可说。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以前的有文字、有实物证实历史的只有商朝,以前的轩辕黄帝尧舜都是传说。华夏五千年文明,通过文字记录清楚,是一个文化现象。有叙述的,就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才有记录,也就是从中原文化开始的。

年轻人应补上

传统文化这一课

记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您对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希望和寄语?

楼宇烈:要继承首先要了解,由于近100年的文化的断裂,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都偏重于西化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了解越来越缺失,所以现在首先要补上这一课。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层面,要通过教育来传播,但是现在传播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现在了解中国文化,不要仅从道理上了解,而要从具体上了解,了解传统的琴棋书画和吹拉弹唱,另外还有中国传统武术,如太极拳、少林拳等。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不能只是背诵,要学以致用。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要学以致用,对四书五经等经典倒背如流,但一句做不到,没用。

过去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现在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记者:现在文化产业是一个很热的词汇,您对文化产业怎么理解和认识?

楼宇烈:我们是借鉴产业经验的模式去发展我们的文化,这有可取之处。但如果我们把文化也打造成纯粹的产业,就有问题。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文化打造成产业,只是希望借助文化来单纯获利,把精神文化当作物质文化来销售,精神文化的品格就降低了。前一段时间,我们倡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借用一些文化的资源,来做一些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情有可原。但是当我们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应该反过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用经济来支持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要辨析清楚,可以借用产业的管理模式、发展模式来推动,但是不要把它变成一种获利的机器,否则会让文化斯文扫地。

低头族如果持续下去,大脑会退化

记者:“低头族”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该怎样应对?

楼宇烈:我觉得,越是这样,我们越会丧失自主性、独立性、主体性。比如手机、电脑,你时时刻刻离不开它,依赖它,不是变成一个机器的奴隶了吗?

现在有人出门就依靠GPS导航,怕不知道路,不用动脑筋,好像很了不起。但是你完全依靠机器,一旦机器坏了,你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可能连家都找不到。人不要太依赖机器,长此以往,脑力会退化、萎缩。科技产品确实有方便之处,同时也潜伏着对人的危害,所以人必须要有自觉,有些可以依靠,有些还是要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下一代的教育应让孩子

从“弟子规”和“千家诗”学起

记者:如何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楼宇烈:中国蒙学的读物很多,现在提倡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是不太主张读这个的,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典故实在是太多了。

我主张孩子们读《弟子规》和《千家诗》,都是行为规范,弟子规是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和生活。《千家诗》不要简单地去背这个诗,它里面有很多场景,所以《千家诗》既可以背也可以唱,甚至可以演。而且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跟孩子一起从头学习,身教重于言教。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