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热烈祝贺郑州市“两会”隆重召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区域抱团发展 让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中医服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区域抱团发展 让基层群众享受优质中医服务
——郑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辨证施治”常态化发展
全国首创的三级拜师仪式
传统中医艾灸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到医院参观远程会诊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路瑞娜 文 丁友明 图

权威

声音

■2014年12月26日,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要求,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以深化医改和完善落实计生政策为主线,以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为保障,以加快卫生计生业务融合发展为契机,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着力转变职能,持续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2015年1月8日,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提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医改进程中遭遇的难题,要不退缩、不回避,办法总比困难多,要下大力气攻“山头”。

昨日下午,在上街区中医院儿科病房,52岁的王女士,正在照顾3岁的孙子输液。

“现在,家门口医院就能找到大医院儿科专家了。”王女士说,以前这家医院没有儿科,只有一位大夫兼顾给小孩看病,也仅能看简单的门诊。遇到小孩生病,她都要打车跑到郑州,真是耗时耗力。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是郑州市中医院构筑中医医疗联合体,打造中医分级诊疗模式,主动引领医疗卫生发展的新常态,给广大基层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这一组数据是中医医疗联合体成效凸显的最佳注脚。2013年9月12日,郑州市中医院联合体启动。一年多来,发展拥有35家中医医疗机构,开放床位7214张,年门诊量达300万人次,9次“中医中药中原行”免费诊治3000余人,“名中医团”、“专家讲师团”走遍基层,三级师徒模式把中医技术“链接”到了基层。

正如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所说,作为中医院,就要传承中医的古老智慧,“辨证施治”,明辨各个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明辨自身的优劣势,“对症”施治进行协作和帮扶,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中医医疗资源。

关键词:三级平台 促进中医走向现代

郑州市中医院,建立了王永炎院士唯一的京外院士工作站,组建名医思想传承工作室,逐步实施中医远程会诊、大数据资料传输,带动医院国家重点专科脑病科、心病科以及省、市级重点专科的发展,同时辐射全省、市、县、区中医院,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郑州市中医院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联姻,为医院医生个体医案信息化管理以及医案的数据挖掘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郑州市中医院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结成学术共建单位,通过学会使国家级的学科带头人和名老中医成为医院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专家,并下联到社区医生,深度开展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形成国家级学术前沿的科技信息共享,使医院的学科带头人足不出户也能掌握学科前沿技术,推动医院学科上台阶,为培养创造新一代名医提供了保障。

在郑州市中医院汝河路院区的院士工作站,这里传统的望闻问切,被赋予了高科技色彩,时代感十足。

这里不仅有三级中医远程防控诊疗平台,更有一台神奇的机器。只要将双手放在平台上凸出的“手印”中,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一套详尽的经络检测和体质评估报告就跃然纸上。

这份报告不仅能检测出人的体质,还能进行详细的经络分析、经络与脏腑的关联分析,指出潜在的疾病风险,并给出健康管理建议,甚至具体到起居、饮食和运动建议,以及适合听哪些音乐,令前来体验者啧啧称奇。

原来,这台机器可以通过“手穴”自动采集经络信息,将“十二经络传感”信息,以图像、数字等指标显示,使脏腑器官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可视化、量化显现,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参考。

据悉,这台仪器是目前最先进的中医经络检测仪,全省只有一套,工作站在郑州市中医院汝河路院区的院士站内,已为1450余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评估。另外,分布在商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联体单位的三台设备也让乡镇居民体验了一把“高科技”。

“社会普遍认为中医就是望闻问切,没有数据和工具,不可对比。”刘宝琴说,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检测,则是有数据有图像的。

依托王永炎院士工作站,郑州市中医院建起了三级中医远程防控诊疗平台,这个可视化学术交流平台是王永炎院士工作站的核心平台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为一级平台,郑州市中医院为二级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级医疗机构等为三级平台。

“三级中医平台是中医走向现代化、数据化、可视化、便捷化的载体。”刘宝琴表示,通过平台建设,形成国家、地市、社区互动网络,使国家级、市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到基层,满足群众医疗需要,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关键词:专病协作 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郑州市中医院医联体35家成员单位,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如何合理利用优势、整合资源,做到优势最大化,促进成员单位专科的共同发展?

为此,在中医医联体内部成立了6个专病协作组,由医联体内有专科优势、实力强的单位牵头组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医联体的“龙头”单位,虽然在不少专科方面的确有着强劲的实力,但是,郑州市中医院却并未“包办”所有的协作组。

在现有的6个专病协作组中,儿科、脑病、心血管协作组由郑州市中医院牵头组建,骨科协作组由郑州市骨科医院牵头组建,肛肠病协作组由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牵头组建,风湿病协作组则由郑州风湿病医院牵头组建。

“我们的儿科、脑病科、心血管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急性脑梗、心梗的一体化治疗、儿科中医外治等经验和技术都值得推广;肾病风湿科是省重点专科,中医治疗骨伤很有特色,也都值得推广。”刘宝琴说,“但中医医联体是一个整体,我们要整合、调动各级医院的优势资源,发挥团队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筛选各家医院的优势学科,成立更多的专病协作组,在2015年的医联体各项活动中,继续推广我院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其他医院的重点专科,真正实现了专病协作、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关键词:三级师徒 中医技术链接基层

“就这样风风雨雨走过了56年,我要把一生中所学、所创的国术点穴、药酒火攻、禅指揉药三大绝学全部传授给你们,你们要为更多百姓的健康尽绵薄之力。”拜师仪式上,“常氏三绝”创始人、80岁高龄的常发祥老人对众弟子的教诲,让现场观礼的人无不热泪盈眶。老人年少从师学艺,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国术点穴、药酒火攻、禅指揉药三大绝技,通过不同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功效显著,人称“常氏三绝”。经过筛选考察,老人最终选定7位弟子,作为绝技的传承人。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经验医学著称,常需要广泛的临床经验和名师指点,才能体会到其深奥微妙。而郑州市中医院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中原帖氏飞针进针时“抖、捻、转”、“常氏三绝”的穴、药和手法均十分独特,非师传不能得其精髓。中原帖氏飞针至今已有五代弟子,“常氏三绝”创始人常发祥老人此次收授7位弟子,为两大特色项目的传承及发扬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将高端的中医技术输送到基层,增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技术和情感黏性,郑州市中医院实施了全国首创的三级拜师模式。

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成为全国首家学术共建单位后,学会为医院聘请了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等国家级专家12人。医院的专家拜国家级名医为师,医院和基层业务骨干拜院内名医为师,形成国家级—院级—基层联通起来的模式,请名家培养名家,建立科学人才梯队。

三级师带徒模式密切了师徒间的关系,可以使各层级医生遇到难题随时求教,“我们建立了微信群和微信平台,医生们可以随时通过这些网络渠道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中医传统的师带徒关系,师徒间会产生一种信任和信赖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形成一种紧密的技术链条。”

刘宝琴说,从另一个层面讲,这还能解决基层人员能力不足,时间不足的问题,“基层医生可以在休息时间来医院跟随老师坐诊、查房、听医院的YY语音课堂,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项目来提升自己的中医服务能力。”

三级拜师模式既有中医传统师带徒的师承模式,又融入了现代继续教育的培养,做到了真正的有链接、有黏性,真正实现了上下级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学科共建 快速解决看病难题

上街区在郑州的西部边缘,常住人口13万余人,儿童医疗需求较高。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区域内儿科医疗整体较薄弱,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作为中医医联体成员单位之一,上街区中医院只有一个儿科门诊,没有病房,实力薄弱,他们强烈要求郑州市中医院的支援。

而儿科是郑州市中医院的“国字号”重点专科,人才队伍、技术实力实力雄厚。

一边是有平台缺场地,另一边是有需求缺技术;一边是三级甲等医院,另一边是一级中医院。二者如何更好协作发展?

“居民有需求,我们就要努力满足。中医分级管理模式,或许是新的发展思路!”郑州市中医院领导面对上街中医院诚恳的合作请求,经过多方调研,决定克服困难,与该院以学科共建的形式,建设儿科病房。

2014年9月19日,儿科专病协作组与上街区中医院结成了科室共建,协助上街区成立了第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儿科专业。市中医院不但在技术方面给予援助,还派出了一支骨干人才队伍,儿科主任、省名中医王晓燕每周二全天在上街区中医院坐诊,以期快速缓解该区儿科看病难的问题。

“学科共建的上街区中医院儿科病房共20张床位,当时心理预期是3个月住满病人,谁知儿科病房开诊的当月患儿就已住满。运行3个月,截至发稿时,共诊治患儿6000余人次,收治住院200余人。”刘宝琴说,医院儿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科研、临床、管理等工作任务很重,每天诊治儿童300余人,日平均住院50余人,科室人员本就紧张,再搞儿科共建,对医院对儿科都有一定难度。但是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强烈需求,必须下这剂“重药”。

“就目前的效果来看,学科共建这一举措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有必须正视的问题。”刘宝琴说,学科共建没有先例可循,是有一定风险的,不仅仅冒着吃苦的风险、经济的风险,同时要承担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我们的医护人员在院内的医疗风险,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定执行,但是如果在学科共建的医院发生了医疗风险,该怎么承担责任,这方面还是个空白,这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法律层面来探讨解决问题。”

关键词:

“321”模式 助推能力整体提升

“所谓‘3+2+1’,就是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帮扶一级医院。通过加强二级医院的诊疗能力,让二级医院具备指导、带动一级医院的能力,使二级和一级医院的诊疗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是郑州市中医院按照国家要求的“常见病、多发病要留在基层县域”,而进行的探索。

郑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徐学功介绍,中牟县中医院是“321”模式的第一个试点。

由于部分县级医院技术力量薄弱,设备和人才不足,加上离市区近,所以很多患者选择到郑州市的大医院就医。

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郑州市中医院派出了肿瘤、儿科、康复、麻醉等方面的相应人才,进行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援中牟县中医院。

同时,帮助中牟县中医院建立辐射7个乡镇的县域医联体,在中牟县中医院和这7个乡镇卫生院之间,每天有巡诊车进行巡诊,形成了市—县—乡镇的“321”中医分级诊疗模式。

“321”试点实施以来,中牟县中医院的业务量有了很大提升,住院患者从平均每天200余人激增到了目前的平均每天400余人。

“在‘321’模式里,我们的角色是‘幕后英雄’,我们帮助二级医院提升,再由他们带动一级医院,这种模式需要我们有一种开放的胸怀。”刘宝琴说,在三级中医服务体系中,基层有需求,三级医院就要本着让中医药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原则,真正让群众受益的理念,想方设法去满足基层的需求。

据介绍,目前的郑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内的35家医疗机构,除了“专科共建”合作模式与“321”模式外,还开展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联合体内转诊患者可享受免挂号费、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住院;打造信息化平台,实现联合体内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学科建设,形成联合体成员单位协同发展,促进郑州地区中医服务能力整体提升,逐步成为加快布局覆盖城乡的医改“一盘棋”,让广大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有效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