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城市建设步步为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上一版3
保障有力 服务贴心
幸福之城 你我共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保障有力 服务贴心
幸福之城 你我共享

保障有力 服务贴心

幸福之城 你我共享

本报记者 陈扬 高凯 李伟彬 刘栓阳 沈磊 文/图

民生无小事,件件总关情。从城市到农村,从本地居民到外来务工者,从卫生到教育,从幼儿到老年……2014年,新郑市的民生工程可谓是遍地开花,为老百姓绘就出和谐的生活图景,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为提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添筹码。

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新郑市2014年全年投入民生资金40.7亿元,增长24.4%;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幼儿园18所,高考成绩连续23年位居郑州县(市)前列,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县(市);不断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94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6.6万人,新农合参保47.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6万人,发放低保资金4057万元,入住新型社区居民与城镇居民基本实现社会保障无差别;新建保障性住房637套,分配经济适用住房538套,为477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133万元;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积极化解信访难题,全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公众安全感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短 评

好保障给力幸福指数

幸福到底是怎样的呢?不管从哪个层面去理解,幸福都应该包含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和社会幸福三个层面。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保障”二字。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好保障”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从“收入、就业、住房、教育、医疗、治安”等多个方面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着力实施民生专项工程,通过改革创新,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合作创业、‘百千万’文化惠民、现代农业示范、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行政效能提升”等为抓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释放内需,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居民住房、服务居民就业、推进医疗保障和社会服务管理上更加下功夫;要加强平安建设,全面推进技防转型升级,推动社会治安力量融入网格,深入开展“平安网格”、“一村一警”等专项工作;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利用“三下乡”、中小学生“百场法制报告会”、“法律明白人”等专项活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

没有比社会保障制度更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问题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必将促进当地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保障房建设,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

新郑市薛店镇常刘中心社区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校园里做游戏。

医疗保险报销与医疗救助同步,“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龙湖镇连庄公园大地社区,优美的社区环境让生活其中的居民更舒心。

保安在居民小区巡逻。

家庭护理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新郑市在全市推行“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实现警民“零距离接触”。

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