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山乡秋趣(国画) 郭 峰
连 载
这就对了
《戍卫一生——我们的红色警卫生涯》
说左道右
桂林春色(国画) 刘家生
西游随笔
古渡清秋
冬日鸟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西游随笔

陈勤廉

秋天在北京赏红叶已不能满足游兴,顿生远走旷野的愿望,遂有西北之行。同去的有唐君夫妇、谢君夫妇,三家同游,边看风景边叙友情,自有一番乐趣。

我们乘坐的旅游专列,经过一天一夜的奔驰,到达第一站——宁夏沙坡头景区。下榻在中卫市一家新建的宾馆里。新的被褥,齐全的设施,可口的饭菜,热情的服务,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当我问到刚刚去世的张贤亮时,服务员说:“我们宁夏就这样一个名人,他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却早早地走了。”看她那难过的样子,我也不免伤感起来。尽人所知的,张贤亮一手创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每天的门票收入在60万之上,天天游客如织,排长队也不一定能买到当天的门票。

沙坡头,是全国独一无二很有特色的景区,偌大的景区里,有丰富的造型各异的沙丘、汽车旅馆,供你欣赏玩味,又有宽阔的黄河水面任你漂流,一排排的羊皮筏子,整齐地排列在岸边供你挑选……这一沙一水的自然景地让我依依不舍。

列车继续西行,那辽阔无边的大地在眼前掠过。在连绵起伏的戈壁滩上,一排排高压线铁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时唐君、谢君拿起摄像机、照相机,摁动快门,连连拍摄。我理解他们的这种感情,唐、谢二君都是终身从事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人员,曾在祖国各地架设过无数的高压线铁塔,这些铁塔都是他们辛勤劳动、流血流汗的结晶啊!

列车穿过戈壁滩,换乘大巴,翻过海拔近4000米的祁连山,终于看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青海湖。那开阔的湖面,水天一色,瓦蓝瓦蓝的白云在头顶上静静地飘,润泽的空气滋润着心田,令我心旷神怡。坐在湖岸边,贪婪地欣赏着蓝色静美的水面和身边那红花绿草,不由得想起了电影界的名人秦怡。92岁的秦怡在4月份也来到了青海湖,为她担任编剧的电影《青海湖畔》拍外景。作为一位表演艺术家,怎么会想起写剧本呢?用她的话说,就是想拍一部美丽的电影。我想,不久人们就会在银幕上看到美丽的青海湖了。

离开青海湖,又一次翻山越岭的长途跋涉,来到古老而又繁华的张掖。再往西行就是王维诗中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地了,他说的故人一是亲友,二是描写无人烟了,然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却有一座世界闻名的藏有无数珍贵石窟的敦煌,中外游人纷至沓来,如今盛况空前,再游敦煌就要预先登记了。夜宿张掖,次日到达武威。武威是天马的故乡,也是马文化的发祥地。李白曾经这样形容天马:“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恍惚。”但“天马”究竟什么样呢?我有武威雷台看到了1969年9月出土的铜奔马,果然如当时郭沫若称赞的“无论从艺术构思的巧妙、工艺技术水平的高超,还是从结构力学的角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并取名为“马踏飞燕”。2002年“马踏飞燕”仿制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名声风靡全球。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马踏飞燕”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我热爱旅游事业,多年以来身穿印有“马踏飞燕”标志的背心,对这匹飞马情有独钟,对雷台这块飞马的出土地恋恋不舍,临别时我“牵走”了三匹“马踏飞燕”。

西行最后一个景点是天水。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她不但人口众多,而且风土人情淳厚,物产丰富。天水城西的伏羲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奠胜地。人文始祖伏羲是三皇之首,诞生于天水。伏羲在天水三阳川的卦台上,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幻,俯察山川万物的法则,而创画了八卦,即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从此天地万物在人的眼里有了较为明确的意义。

中国四大石窟天水有其一,这就是麦积山,现存各类塑像7200余身,壁画1300多万平方米,享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30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麦积山,还是姑娘的王继月为我导游,生动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高中毕业,不去考大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一辈子都离不开麦积山。”30多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了麦积山,自然想起了当年的导游王继月,当地人告诉我,她没有离开麦积山一步,三年前病逝了,儿子继承了她的事业。我沉默良久,暗暗地称赞道:麦积山窟今犹在,不见当年王继月,子承母业做导游,人生贵在有追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