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新郑大枣:红动中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大枣:红动中国
大枣给当地农民带来财富。
中国国际红枣综合产业园效果图。
万佛苑里一尊尊佛像形成了“众佛迎盛世”的壮观景象。
游客枣林打枣,享受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刘 冬 刘栓阳 文/图

奔流不息的滔滔黄河,从黄土高原滚滚而下,经过千万年的沉积,孕育出黄帝故里新郑这方神奇的沙质黄土地,孕育出驰名中外的神奇特产——新郑红枣。

历经8000年的风雨洗礼,新郑红枣从野果一步步蜕变为供人们祛除疾病、强身健体的木本粮食,从点点红星聚成红遍华夏的祥云。红枣产业的横空出世令世人为之瞩目,新郑不但摘取了“中国红枣之乡”、“全国大枣基地县(市)”等桂冠,更是通过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把红枣这么一个小小的农副产品,开发成一个闻名全国的休闲、保健类食品产业。

如今,新郑正在实现“树下粮仓,树上银行”,让枣农的辛勤劳作变成看得见的收入,让“树上银行”,存得进希望、提得出现款。

个企业带动的

红枣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薛店镇的中国国际红枣综合产业园,园内的古枣树一片生机,道路建设,智能大棚、休闲木屋的搭建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建设刚刚启动,但记者已经看到了园区的宏大与前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涉农企业,对“三农”的改革尤为关注,按照公司的规划战略,正在全心全力打造中国红枣产业集群。

这个由“好想你”在新郑主导建设的以“一区、两心、三园、四组团”为核心的产业园正铿锵起步。“一区”是一个年交易100万吨红枣及其枣制品交易市场;“两心”即国家级红枣技术研发中心和木本粮博览中心;“三园”是指一个枣博园、一个万果园和一个植物园;“四组团”则包括商贸物流组团、生产加工组团、生态旅游组团和新型社区组团。

该项目以加强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拉动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建设集农业经济、工业加工、科技示范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示范基地,形成别具一格的以红枣文化为核心的农业休闲大观园,促进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和文化的充分融合,推动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而按照公司董事长石聚彬的规划,中国国际红枣综合产业园建成后,其中的8000多亩要用来建成古枣园,保护新郑因为城市改造而必须迁移的古枣树,也通过旅游业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中国的红枣文化。“另外1000多亩,是要建立中国红枣城,从原枣买卖,到枣粉、枣片加工,再到枣饮料等相关链条,最终打造中国最大的红枣产业交易中心。”

靠山吃山,凭借新郑红枣的“甲天下”,培育出了“好想你”这个名声颇为响亮的中国第一枣,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好想你”20多年来的积累与提升,将新郑大枣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实新郑大枣的成名之路并不平坦。和我省众多地方的土特产一样,新郑枣业也曾面临守着“摇钱树”过穷日子的窘境。

孟庄镇寺西王村的王副昌今年50来岁,跟枣打了一辈子交道,尝尽酸甜苦辣。30年前他高中毕业,家乡的鸡心枣熟了,鲜枣堆成了山。他拉着车沿着市县叫卖,最远坐大车卖到长沙,想找个好销路,卖个好价钱。“苦吃得不少,钱没赚几个。经常住一晚上旅社,卖枣钱就花没了。”

“投入资金量有限,制作设备和工艺不能与大企业相比,且没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在孟庄镇拥有一家小型红枣厂和枣园的当地老板冯军亮面对记者直摇头,他说正是这种规模小、产量低、加工水平低和一家一户作坊式粗放加工、分散经营,他的企业一直无法做大做强。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行业环境中,“好想你”开始崛起。从之前的奥星到后来的“好想你”,从市场上的开疆拓土,到摘取业内一项项最高荣誉,“好想你”的追求,就是要把大枣加工业做成河南的名片、中国创造的名片,为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探索出一条成功道路来。

王副昌早就不再出去卖枣了。公司基地示范,技术指导,收购价高于市场,夫妻俩还进厂上班,工资每月能拿3000多元,10年前就买了轿车。“没人出去打工了,去广州、深圳打工的都回来了。村里老少千人,进厂的就有400人,工厂、枣园,两头赚。”

随着2011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好想你”成为中国红枣第一股。新郑红枣总产量由2.6万吨提高至2013年的4万吨,增长率53.8%;总产值由申报命名时的3.2亿元提高至2013年的22亿元,增长率587.5%。枣区农民人均年收入0.3万元,提高至2013年的1.5万元,增长率400%。

据新郑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市大枣品种达30多个,有各种类型的红枣产品加工企业200多家,年红枣交易量6000万公斤左右,年加工红枣量5000万公斤以上,生产枣粉、枣酪、枣精、枣饮料、枣片等品种12大类80多个单品,每年带来收入4亿多元。

大枣深加工产品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漂洋过海,在远离故乡的华人华侨中传递着来自中原的温馨。对“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来说,最让他自豪的事情莫过于:“好想你”开辟了一个产业、引领了一个行业、倡导了一种理念。

一 片枣林发展的旅游经济

在新郑市轩辕黄帝故里轩辕黄帝雕像前,有两行高大的枣树。这个颇具代表性的景象,直白地告诉世人黄帝和红枣在新郑的地位。黄帝和红枣,正是新郑市最具人气号召力和战略带动效应的两张王牌。

明朝初年栽培的780亩500年以上的古枣树、全国首家以红枣为主题的“中华枣文化博览园”、 特色红枣养生宴、透明红枣加工厂……在新郑,以枣为景的旅游资源渐渐聚集,一项由产业带动的旅游经济——“枣乡风情游”呼之而出。

自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红枣”这一独特的品牌推出“枣乡风情游”以来,办起了枣文化博物馆、万佛苑等颇具文化范儿的枣乡之旅,让吃枣人了解枣、懂枣、爱枣,带动一系列旅游文化项目,大大提升了新郑的影响力,有力地促进了新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枣乡风情游”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事情,对广大农民来讲,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实惠,加快了致富的步伐;对广大游客来讲,在放飞心情的同时,也享受到一份丰收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其热爱家乡、呵护家园的美好情怀;“好想你”等红枣旅游企业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商品的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秋天大枣成熟的时候,从郑州市区来我们这里采摘鲜枣的人络绎不绝,花个十元二十元,有吃有玩,多划算啊!”孟庄镇栗元史村村民史兰说起家门口办起的大枣采摘节,一脸的幸福。增加枣树品种,提升大枣品质,做好大枣文章,为新郑大枣立足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枣乡风情游”已发展成为集红枣采摘、文化游览、养生体验、农家餐饮为一体的近郊生态旅游项目,新郑红枣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区域带动力、产业辐射力不断增强。同时,茂密的枣林、鲜红的大枣、热情好客的枣乡人民、美味的枣产品和“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好想你”工业园等,大大丰富了“枣乡风情游”的内涵。

品尝枣产品,了解枣文化。新郑的“枣乡风情游”正在强大产业力量的推动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农家游”品牌。“新郑大枣,农业三分天下有其一。”新郑市相关负责人言之凿凿,红枣产业已经成为该市富民强市的一项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通过政策引导、科技推广、企业带头、市场驱动、信息拓展、资金倾斜等各种措施,新郑红枣产业在生产、研发、加工、服务、销售、宣传、旅游等多方面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几年,新郑市培育出二十多个枣树新品种,获得国家新品种名录保护;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新郑灰枣”、“新郑鸡心枣”等原产地证明商标,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了新郑红枣原产地标识,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一颗红枣,和它背后一个品牌的力量,远不仅于此。

创业没有时空阻隔,创业可以穿越千山万水。2007年开始,“好想你”把创业的翅膀放飞到更远更远的地方——新疆阿克苏、若羌等地陆续开拓了生产加工基地。而一大批新郑的枣农和经纪人如同迁徙的候鸟一般随之而来,往返于新郑、新疆之间。

随着新郑大枣声名鹊起,各种枣产品销量不断加大,使得新郑大枣深加工企业对原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原枣紧缺的情况。新疆土质肥沃、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少虫害,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新郑大枣深加工企业纷纷前往该地建立大型生产基地,有的规模达上万亩。

带着种枣技术离开故乡的新郑人,散落在广袤富饶的新疆。新郑的枣树在新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在异乡的新郑人和新疆当地人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王玉凤是新郑孟庄人,跟丈夫来新疆已经4年,承包了当地农民20亩枣园。去年王玉凤的特级枣都卖给了“好想你”。“刨去成本,一年也能挣个十七八万元。”

她的话在胡青春身上得到了印证。他来新疆也已3年有余。“以前是因为‘好想你’收枣,后来我也去阿克苏收红枣。2010年‘好想你’在新疆买了地,我就跟着来了。”

胡青春一家五口都在若羌,3年时间,经他的手带到新疆的亲朋好友有100多人。他们在“好想你”的种植基地种了400多亩枣树,一个月500元的生活费,加上种枣的收入,一年一个人净收入在2.5万元左右。

“公司还给我们奖励政策。比如今年我的400亩枣园要产枣80吨,每超过2吨,奖励个人1吨。这样一年下来,四五万块钱是有保证的。”

从事枣树研究40余年的孙文奇,曾在新疆当过技术顾问,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往新疆支边的新郑人开始将新郑的灰枣、鸡心枣带往新疆种植。而新郑大枣真正大规模进军新疆,是在“好想你”声名鹊起的近十年,到各地贩卖枣苗的新郑枣农不断增多。

新郑枣农怀揣“管树经”到新疆“掘金”,成了该市农民外出创业一道特别的风景。孙文奇说:“新疆没有深加工,只有简单的分级、清洗和包装。生产、加工和科研力量都不如新郑。”在新郑,“好想你”等大型企业的创新、产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红枣产业逐步上档升级。

“好想你”在新疆有两万亩种植基地,直接签约的农户基地有数十万亩。公司还派出技术人员到新疆建立大枣示范园,推广枣树种植技术,迅速带动5省8市的近千万枣农发家致富,当地农牧民纷纷住上了别墅,开上了私家车。

以若羌为例,“好想你”到来前,若羌只有两条街、3万人口、耕地30.5万亩,农牧民以种植棉花和小麦为生,2000年全县红枣只有14万株。而伴随着“好想你”的快速成长和示范效应,若羌城区面积扩大了三四倍,人口达到5万,红枣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全县人均收入约比10年前增长了十多倍,连续多年稳居西部12省区市之首。而扩大到整个南疆,红枣种植面积由原来的数十万亩达到了700多万亩,占到全疆1500万亩林果种植总面积的近半,远超当地几十年才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棉花。

“目前新疆的新郑大枣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万亩,每年仅从新郑调入的枣树苗就超过300万棵。”新郑市枣科研院负责人表示。

在新疆,到处可以见到新郑人。新郑人把新郑的红枣树带到了这里,在这里种枣树、包枣园、贩枣苗、卖枣子……这样的人群粗略估算有十万多,不少人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这对于“好想你”来说是件壮举,对新郑及由新郑大枣带动起来的新疆等产枣区,以及整个红枣经济链条上催生出来的千万个红枣经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新的机遇。“让沙漠绿起来,让枣农富起来,让国民健康起来”,是“好想你”的富国强民梦、“好想你”的中国梦,在国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下,这也将是新郑借力红枣这一特色农业实现经济腾飞的起点。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