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说新闻
新郑“故里商城”让商户不愁
新郑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1月31日开幕
政协新郑市四届四次会议1月30日开幕
合作创业铺就康庄大道
看望慰问老领导
共话美好明天
新郑市获评省关心支持
国防建设十佳单位
白红战参加郑州市十四届
人大二次会议新郑代表团审议
新郑扎实深入开展
基层党建工作
郑州市2014年度
综合目标考核组到新郑考核
新郑市政协召开
四届十三次常委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合作创业铺就康庄大道

本报记者 沈 磊

“城镇化的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

在新郑市,这是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达成的一种共识。新型城镇化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工作好不好找?收入高不高?”这是群众在住进新社区,实现“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后,从自身的生活保障和长远发展方面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尤其还有不少群众在实现土地流转、脱离土地后,有着强烈的二次创业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新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农民就业想到前头,对群众的就业创业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和长远的谋划,即新社区在两公里内至少有一家规模企业作为产业支撑,为社区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在大型企业周边建设社区的同时,把节余建设用地的50%作为特色农民创业园,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用于发展二、三产业。

今年冬天,新郑市孟庄镇的枣农“心情不错”,随着该镇投资1.5亿元,集红枣产品加工、研发、仓储、销售、流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民创业示范园已经具备初步规模,“小红枣”卖上“大价钱”的梦想不再遥远。近年来,随着红枣市场变化因素的增多,该镇家庭作坊式的红枣加工散户“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逐渐凸显,和大企业的差距让他们时刻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红枣特色创业园建成后,当地将以农民特色创业园为载体,搭建产业、创业、就业“三个平台”,引导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整个红枣加工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变,提升枣农、枣厂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而新郑市梨河镇淮河路农民创业园则体现了另一种思路,该创业园紧邻镇区主街道,附近建设中的七里唐社区等近在咫尺,人口较为聚集,该镇因地制宜,规划了淮河路商贸街,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通往商海的道路上,将有更多的群众从“淮河”出发,扬帆起航!

与此同时,新郑市在引导农民市民化的道路上既注重“输血”又注重“造血”,建立健全了以产业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市、乡、村三级农民协会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市共建立了13个分会、25个村级农民协会、10个行业分会和9个农业服务队。相继协助举办了观音寺镇岳口村家政培训班、菜王村厨艺培训班、龙湖镇东张寨创业指导培训班、孟庄镇鸡王村电工培训班、梨河镇小麦玉米管理及测土配方技术培训班、观音寺镇农业规模化经营培训班及小麦种植技术培训班、八千乡“雨露计划”培训班等13期,培训现有耕地农民6204人,帮助失地农民2200多人就业。

在加强培训和扶持的同时,该市还将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村民组织起来合作创业、抱团发展,建立政府主导、协会协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机制,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形成集团优势和品牌效应。在登记注册的3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多数集中在该市农业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的红枣、蔬菜、樱桃、畜牧养殖等产业上。特别是种植类的蔬菜合作社2014年来新发展了65家,涌现出民升种植合作社、天帮蔬菜合作社、惠民大樱桃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本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格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