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践行“四个率先” 担当省会责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率先推进科技创新
践行“四个率先” 担当省会责任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继兵 刘俊礼 孙娟 裴蕾 袁帅 文 马健 图

郑州在全省的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郑州是河南的名片,是河南对外开放的窗口,郑州要进一步强化“龙头”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昨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与出席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郑州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情寄语省会郑州,要加快发展,力争在全省实现“四个率先”——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率先推进科技创新。

第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郑州行动

郑州条件最好、实力最强,责任也最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应该走在全省前面,对全省有更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谢伏瞻

回顾2014年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7%

2014年,我市民生支出达658.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7%。新增城镇就业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万人,完成创业培训1.3万人。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1.94万个,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新增学位4.86万个,5.56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实现“应入尽入”。

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城乡低保对象等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建“儿童之家”100个,新建农村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90所,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200万人项,开工建设公租房1.6万套,基本建成2万套,我市蝉联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郑州片医特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宜居健康城、区域医疗联合体等卫生项目稳步推进,新增床位3362张。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巩固提升110所社区科普大学示范点。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美丽郑州规划》。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加快建设,重点河道拦蓄水工程、重点水系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引水入密工程等相继开工,南水北调主干渠按期通水。

植树造林8.5万亩,建设生态廊道880公里,市区新增绿地1620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公园12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投资1.4亿元解决了28.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7万人、整村推进25个,实现脱贫4.47万人。

展望2015年

突出抓好民生改善 推进各领域配套改革

郑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依然要突出抓好民生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商都”。郑州力争用三年时间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国际商都奠定基础。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的配套改革。

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城镇布局形态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大棚户区改造项目和“四个优先”区域内村庄拆迁改造。

编制完成全市域新农村建设提升规划,实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保护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坚强智慧电网建设。新建、改建自来水管道120公里,完成柿园、白庙水厂水源置换,让全市人民尽快饮用南水北调优质水。加快推进双桥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扩大暖气、天然气覆盖范围,新建、改造供热管网8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1900万平方米。

加快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整洁、畅通、有序”的城市形态,切实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建设成果。

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力争市区禁燃区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

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开工建设牛口峪引黄工程、石佛沉砂池向西区供水工程和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等重点工程;以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再解决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抓好生态廊道、综合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建设,完成营造林总规模13.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级综合性公园10个。

力争民生投入继续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以上。新建城乡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8000个以上;市区中小学新建改扩建30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等30余个卫生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4.5万套、基本建成6.2万套。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万人、整村推进20个,实现脱贫5.4万人。

第二,率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郑州行动

河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郑州要走在前面。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真正把郑州建成一个服务业的中心,从而辐射带动全省。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谢伏瞻

回顾2014年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5%以上

2014年,我市多措并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16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

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0亿元,占全省的25%以上。高成长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提质增速,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引进金融机构35家。

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增长30%以上。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市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投资拉动、就业转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8%、60%和55%,已成为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增长极。

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组织化、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47个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26个,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1200亿元。

展望2015年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

2015年,我市将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围绕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000亿级汽车及装备制造基地和6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为核心的大都市战略支撑产业体系,持续提升郑州新兴产业的比重以及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以富士康、海尔、格力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力争产值达到3500亿元。

依托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煤机、中铁盾构等企业,着力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力争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600亿元。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超硬材料、新型耐材的产业优势,加快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业态,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力争产值达到2600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现代食品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集群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力争产值突破3000亿元。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强化新型工业化载体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

打造全球网购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和国际知名的网上商都,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500亿元;发展现代物流业,以航空港、国际陆港为核心,着力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发展金融业,提升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发展水平,打造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

积极推动商贸业升级发展,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国际化时尚文化创意旅游中心;加快建设中原动漫文化创意中心,打造郑州品牌。

第三,率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郑州行动

河南的改革开放,郑州也要走在前面。首先要牢牢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个平台。

E贸易方面我们是最早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要做到起大早、赶早集,不能赶晚集,一定要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头,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发展。

改革方面,所有省委确定的改革事项,希望郑州都走在前面,率先改,率先取得成果,率先取得经验,率先在全省推广。 ——谢伏瞻

回顾2014年

重点抓好第一批58项重点改革事项

2014年,我市积极稳妥抓改革,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按照“一先三破四抓六围绕”的改革思路,重点抓好第一批58项重点改革事项,一些改革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着眼于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市级行政审批职能承办处室由改革前的117个减少到40个,构建形成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启动“五单一网”制度改革;政务环境明显优化,行政效率显著提升,目前40个市级审批职能部门共受理审批事项131.5万件,全部在1、3、7个工作日内办结,行政审批效率整体提速60%以上。

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2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占全省的73%,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以“共保体”模式支持科技型企业为突破和带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50亿元、增长36%,为破解小微企业“三难一贵”融资问题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分别增长83%、255%。

着眼于提高政府性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国有经营性用地使用权网上交易招拍挂,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和效益最大化,使政府主导拆迁安置的机制真正建立了起来;开展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行动,累计盘活土地12.4万亩,近年来供地率首破60%;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立融用管还”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8家投融资公司全年融资240亿元,是前3年融资总和的2.5倍;在全国率先发行首只12亿元“市政债”。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资金,有效撬动社会资金扶持战略支撑产业发展。同时,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工作,改革红利不断得到释放,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2015年

完成机构改革省定任务和公车制度改革

2015年,我市将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为郑州赶超发展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推进“五单一网”制度改革,3月底“五个清单”向社会公布,年底前“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网全面运行;持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省定任务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国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和投融资平台加强管理的情况下,要着力在推广PPP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做活多元业务上求创新、求突破,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融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主体地位,继续增强融资能力,支撑郑州都市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和股权投资资金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基金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互惠共赢新模式,争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规模市本级突破100亿元。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要求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持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

第四,率先推进科技创新

一个地方发展要有活力需要创新,一个企业发展要有活力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投入,政府就是鼓励、奖励、创造好的平台,真正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经济新常态下很重要一点就是动力转换,要逐步从过去的生产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 ——谢伏瞻

郑州行动

回顾2014年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

2014年,我市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资源谋划“产业链”、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建立“服务保障链”、围绕“两金一扶”完善“资金链”、围绕人才培育构建“技术链”,着力推进“两器一园”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健全“产学研政资介”相结合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600亿元、增长2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

展望2015年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5年,我市将构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加快构建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为重点的创新平台服务体系;着力推进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打造3个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扶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力争新建市级研发中心100家、省级以上20家,认定10家行业技术领域院士工作站。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我市将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谋划建设郑州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以“两器一园”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宇通等企业进入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试点;鼓励企业商务模式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相统一的全渠道销售模式和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形成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塔形发展结构。加快人才培育引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还将全面启动“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实施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尖端人才柔性引进“双百工程”、本土人才创业开发、优秀企业家成长培育“四大计划”,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融合对接,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