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建1/2015-01/29/09/2015012909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建设项目评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建设项目评选

1

推荐

理由

项目简介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

该项目是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特别规划区。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将其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

经过近几年努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在枢纽打造、产业培育、城市塑造、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凸显。郑州机场二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计划今年底全部投用。截至2014年底,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5条,比2011年增加106条;2014年,郑州机场客运量达15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7万吨,增速继续领跑全国。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从2011年的6家增至17家,通航城市从2011年的56个增至92个。目前,机场高速改扩建、迎宾路高架、云港路、四港联动大道南延、S102改扩建、新港大道、京港澳高速至机西高速连接线等多条道路都正在施工,郑州东站至机场城际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底建成投用;郑州高铁南站、郑万高铁建设方案初步确定,郑万高铁河南段引入枢纽工程已开工建设。“机公铁”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产业高地优势初显。一是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富士康科技园入驻以来,2011年生产手机2800多万部,2012年攀升至6300余万部,2013年则飙升至9645万部。近两年,引进正威、酷派、中兴、天宇、瑞弘源、展唐、联懋、辉烨等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已有中兴、天宇、创维、华世基等12家手机整机企业正式投产,全年手机产量1.43亿部,同比增长48.3%,约占全球供货量的近八分之一。二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2012年,航空港实验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1个,总投资689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2.1%;2013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8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8.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5.1%;2014年,列入省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578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2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43%。三是产业招商成效显著。2012年,富士康二期、三期及中宇航空器材物流产业园等1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77亿元;2013年,新签约台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菜鸟骨干网等48个项目,总投资额1516亿元;2014年,正威智能终端产业园、绿地会展城、中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5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518亿元。

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全区代管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超过60万人,26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的北部科技研发产业区建设全面启动,已确定入区项目17个,已开工建设10个;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的南部园博会片区,确定入区项目16个,已开工建设7个, 2017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东部会展城片区,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已完成,确定入区项目12个,已启动建设4个。目前,已建成道路120公里,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兰河公园及9个街心公园建成投用,绿化总面积达到193万平方米。河南省公共医疗服务中心、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分院两所三甲医院已开工建设,各类医疗机构达到40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小学和中学15所,新增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5220个,全区中小学达到85所。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面积622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16个项目209万平方米。

人才高地建设初见成效。“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三个引智试验区;世界航空经济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教授工作室已投入运转,两位“千人计划”专家受聘为航空港实验区产业顾问,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开始筹建。

开放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进一步拓展,已实现保税展示交易、返区维修、产品内销等功能。郑州新郑机场签证处、航空港实验区智能终端出口退税资金池已投入使用,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开工建设。目前,河南电子口岸服务中心已完成前期建设,将于近期投入使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口岸已开工建设,计划年内建成投用。

2

项目简介

推荐

理由

郑州通航试验区建设

该项目正承载着让更多人翱翔蓝天的伟大使命。随着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航拍航测、飞行体验、飞机驾驶员培训、航空休闲运动等通用航空运营业务已走进我们的生活,自由飞翔也不再只是梦想。

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成立于2011年8月,概念规划120平方公里,北到黄河、南到五云山。核心区以上街机场为平台,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按照“一核两心、一脉三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以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三大板块为重点,布局了飞机起降、维修服务、教育培训、飞机组装、零部件制造等功能区。

自建设以来,编制完成了郑州通航试验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2014年投资近5亿元完成了通航1路至通航4路、蓝天路、白天路、东虢湖等“九路一湖”、武庄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南水北调水厂以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七纵三横”的路网格局。2014年6月16日,投资8000万元的上街机场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历时56天,将跑道加宽至45米,硬化停机坪约5000平方米,使上街机场初步具备4C类飞机的起降条件,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条件最好的通航机场。引进了飞机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等通航企业30家,机队规模达到35架,并与华彬集团、天津天宇航空租赁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另有46个项目正在洽谈。2014年12月29日,啸鹰穆尼飞机“郑州1号”在郑州通航试验区的正式下线,标志着通航试验区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的空白。

该试验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地公司达到20家,机队规模达到200架,年实现飞行小时6万小时,带动航空内饰、制造、材料、运营、维修、地产、金融、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

3

项目简介

推荐

理由

黄岗寺城中村改造

该项目作为我市大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力提升了区域形象及综合竞争力。

3年来,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力改善了居住环境、拉动了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建设层次,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产城融合,为加快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坚强保证。

黄岗寺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长江路以南、环翠路以北、淮南街以西、金水河以东,总开发面积约为303.3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0亿元。

黄岗寺村于2008年完成集体资产处置及股份制改造,2009年3月成立股份制公司;安置区修规于2011年12月获批,根据批准的规划,建设用地816亩,安置量181.59万平方米。安置房于2012年3月陆续开工建设,到2014年初,历时两年半,12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全部竣工,水电气暖、幼儿园、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2014年上半年,群众开始分批选房回迁,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村民回迁,1所小学、3所幼儿园投入使用。

4

推荐

理由

项目简介

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

该项目是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型现代化儿童医院,其建筑外形像一艘气势磅礴的绿色方舟,承载着我市、我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病患儿童恢复健康和快乐的梦想。

作为我省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市儿童医院积极承担着全省2300万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服务半径已辐射至全省及周边省份,但原有医疗资源条件远不能满足广大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儿童医院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该项目是我市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重大发展项目、十大惠民工程之一。项目位于郑东新区龙湖外环东路33号,占地面积296亩,一期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100张,总投资10亿元。在规划设计理念上,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规划设计理念领先,按照“服务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物流自动化、设施现代化、环境园林化”进行规划设计,是一所“流程最优、医患分离、人文绿色、突显特色、智慧医院”等特点为一体的儿童医院。

2010年11月,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破土动工,2014年9月正式开诊。项目荣获“河南省工程建设优质结构工程”,多次荣获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该项目建设成功经验,在国家卫计委举办的医院改革创新人物亮点交流会、国家卫计委中央投资专项工作会议上均作典型发言,全国儿童医院投资与建设峰会2013年10月在该院召开。

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投入使用后,实现了我市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倍增,极大缓解了中原儿童看病难问题,让广大患儿享受到国际化医疗服务品质。

5

项目简介

推荐

理由

热源厂“煤改气”

该项目是我市按照“气化郑州”和“蓝天工程”要求,为提高市区空气质量、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而实施的重大民生和民心工程。项目实施后,以天然气热源替代原有的燃煤热源,同时通过改造扩大了供热能力,在进一步满足供热区域内用热需求的同时,也使区域内居民、企事业单位不再兴建燃煤小锅炉,大大减少了耗煤量和污染物排放。

东明路“煤改气”项目首批实施的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煤改气”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5台58兆瓦燃气热水锅炉,总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为东区增加5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量 488.74吨,二氧化硫 排放量289.7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636.2吨。2014年冬天该项目与郑东新区热电厂联网供热,有效保障了大东区的供热质量。

政七街热源厂“煤改气”工程被列入我市2013年度民生十大实事,装机容量为3台58兆瓦燃气热水锅炉,总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2014年冬季,该项目全程投入供热运行,与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三期进行联网供热,有效保障了大北区的均衡供热。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量290.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172.38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78.54吨。

枣庄热源厂“煤改气”项目选用锅炉房集中供热方案,既能单独供热,也能和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三期进行联网供热,是我市北部城区的主要调峰区域锅炉房。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48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7.3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30.9吨。

6

项目简介

推荐

理由

刘湾水厂

该项目作为省内目前最大的一座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水厂, 也是我市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水厂。刘湾水厂正式投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市的南部供水低压区问题。同时,使我市实现双水源保证。

刘湾水厂于2011年底开工建设,设计日生产能力为40万吨,供水区域为航海路以南、京广路以东。

2014年7月31日,为解决我市夏季用水短缺问题,刘湾水厂利用尖岗水库的水源提前向市区供水,2014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刘湾水厂水源置换为丹江水,正式实现供水。由于郑州市地势南高北低,加上以前水源来自位于市区北部的黄河,既有水厂都分布在北部区域,因此南部长期存在供水低压区,每到夏季用水高峰期,南三环沿线多层用户家里就会出现水压低甚至停水现象。刘湾水厂地处地势较高的十八里河以西、中州大道以东、南四环以北区域,使我市水厂格局更趋完善,同时有效解决我市南部水压偏低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我市水源95%以上使用的是黄河水,一旦黄河断流或出现水质问题,全市供水将面临危机,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刘湾水厂建成后使我市实现双水源保证,一旦某一水源出现问题,另一条仍然可以保证城市供水生命线不断。刘湾水厂处于地势较高的南部,由于地势较高且郑州市供水管网全部连通,一旦其他现有水厂出现问题,刘湾水厂可很好地向其他区域送水,从而提高了全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该水厂设计标准高,增设了水厂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工艺环节,使水质口感得到明显提升。

7

推荐

理由

项目简介

文化路大修

该项目凸显了新的理念,即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和非机动车之间设置隔离护栏,在非机动车道两端设置阻车桩,实现路权清晰,各行其道;实行公交优先,在农业路以北至北环之间的文化路设置全天24小时公交专用道。

文化路(金水路至北三环,长5.085公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未进行过全面翻修路基整治,道路基础性病害严重,各种管线设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有的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市容。2014年3月,市政府决定对文化路实施抢修工程。

此次大修,农业路以南保持现状断面不做大的调整,采用隔离护栏,每侧隔离出3.5~4米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保持在3米以上;农业路以北快车道,由目前的18米宽拓宽至22米。在现状人行道上增设3.5米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保持在3.2米以上。

截至2014年底,文化路大修各项工程已全面完工,共完成各类管线30000米,铺装快车道95000平方米、自行车道55000平方米、人行道板67000平方米。目前,正在按照示范路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做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工作。

文化路施工完毕后,为给沿线市民提供优质、快捷、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该公司对沿线公交站位进行了重新设置,沿线共有公交线路22条,平均站距由434米缩短至384米,站位由23个增至26个,公交港湾由3个增至11个。特别是公交专用道启用后,将使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14.04公里提高到17.39公里,并使高峰时段文化路最高断面每小时公交车通行量由100台提高到180台,从而大大增加运力,方便市民出行。

8

项目简介

推荐

理由

新密裕中电厂热源入郑

该项目是郑州市“引热入郑” 工程中首个配套集中供热管网项目,并被列入郑州市2014年民生十大实事。项目热源规模为新密裕中电厂2台30万千瓦供热改造机组,可新增供热面积1100万平方米,配套供热主干热网南起新密裕中电厂首站,北至南郊热源厂,总投资约4亿元。

新密裕中电厂热源入郑项目于2014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管线长,跨新密、新郑、二七区,下穿高速、跨越沟涵22座,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市热力总公司坚持打破常规、紧赶工程进度,项目经过180天的艰苦奋战,共敷设双向供回供热管道40公里,先后架设山后杜大桥、泰山中桥、西鸿沟大桥、大赵大桥4座桥梁,制作安装热力检查井7座,2014年11月14日,项目管网全线贯通,开始注水、冲洗、闭式循环与设备调试,12月14日顺利并入市区供热主管网正式投入供热运行。

该项目正式建成投运后,可与南郊热源厂联网供热,在不增加中心城区燃煤量的基础上实现新增供热能力1100万平方米,覆盖的供热范围约84.8平方公里,可有效满足我市南部城区近11万户用户的用热需求。同时,以优质高效的热电联产取代供热范围内的单位自备锅炉房,使大量供热、生产、生活用的燃煤小锅炉不再兴建,减少中心城区用煤量18.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2.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9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0.693万吨。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领跑全国。

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