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名人轶事
散文
风月季节
新书架
绿城杂俎
影视谈
随笔
lh5117
lh4c4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刘绍义

笏,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是由玉、象牙或者竹木制作而成的。《说文解字》曰:“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遗忘。《礼记》:“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礼记》中还规定了笏的尺寸大小,“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笏,从周代开始使用,一直到明末清初才停止。停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宋以前都是“坐而论道”,君臣之间可以当面讨论问题,大臣宰相面见君王时,君王一般都比较客气,不但“命坐”“赐坐”“请坐”,有时还“赐茶”。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为了提高君王的威望,将“坐而论道”的“制度”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立而上言”。

笏,在古代也是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例如唐武德四年以后,五品以上官员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笏。《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以炫耀自己的高贵和出身的不凡。

清朝,君臣之间的礼节更为烦琐,不但不让“坐而论道”,连“立而上言”也不允许了,臣见君时只能“跪而奏事”了。这一跪不当紧,满朝文武趴在地上双手再握只笏,那将成何体统,与乌龟王八没有什么两样了。所以清朝皇帝从一开始就取消了带笏上朝的制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