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音乐行者用歌声温暖嵩山
劳模徐亮“尽心”特困群众
新密少儿诵读中华经典
春秋郑邑新图景
从贫困山区到4A景区
降雪缓解登封旱情
巩义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
爱心早餐温暖环卫工人
荥阳当代“嫂娘”马英
候选“感动河南2014”
巩义专项检查隐形眼镜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秋郑邑新图景
——探访荥阳京襄城村
小小土地庙彰显了京襄城的历史和沧桑。
距今三千年的古城墙仍然气势雄伟。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韩洋洋 文/图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郑氏文化滥觞于荥阳这片土地,源远流长。为诘究本末,记者慕名来到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

“这就是天下第一墙,距今3000年左右。京城古城址2013年3月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襄城村党支部书记张世计带我们来到古城墙前说。城墙长60多米,高约10米,从城墙清晰的印迹可以看出,墙体用版筑法修筑,上面的夯土层、木棍架孔清晰可见。城墙始建于商代,郑国建都于此,名京城,《左传》的开篇《郑伯克段于鄢》,是有史可查的最早对京城城墙的记载。

京是商代子姓国。本意是商王来往祭祀神灵的地方,是商王朝的农业区,商王的田猎地。京字在甲骨卜辞中至少出现过13次,卜辞中的京,就是郑国的京城。后来,秦汉之交,置“京县”,为京所治。历西汉、魏晋、南北朝770多年,北齐初,精简京县并入荥阳,以后为镇为村。一个“京”字,使京城和京襄城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追根溯源,襄字又因何而来?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荥阳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万卿称,有一种说法是,东周发生“宫廷政变”时,周襄王姬郑,被他的弟弟甘公权带赶出了王城逃难到坎陷(今荥阳市高山镇),向各诸侯国派发求救使臣。郑文公姬捷带众宫,把襄王迎进京城,直到晋文公重耳平定了叛乱,才送襄王回归王城。因为周襄王在此避难,所以后人也把京城叫为襄城。另一种说法则是京襄城是京县城的转音,因为过去它曾当过京县的县城。

京城历史悠久,和京城有关的人物,除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外,有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分封到京城,私欲膨胀,有人向郑庄公建议,京城太大,对国家是一种威胁,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后来郑庄公派200辆兵车攻打京,叔段就逃到了鄢。《诗经·郑风》中的《叔于田》《大叔于田》,都是写共叔段的事。京是申不害的家乡。申不害是法家鼻祖,后人辑有《申子》,是荥阳人写的第一本文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韩昭侯时期担任相国15年,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治国的方法是“术”,对下属任免、监督、考核、赏罚。还有一个人物是千古名碑《韩仁铭》中的韩仁,是东汉人,做过闻熹县令。韩仁墓在横城南面。

这些人物,让这个村落与许多故事和传说有了千丝万缕的交织,“郑武公开拓京城” “郑庄公掘地见母”等故事皆发生于此。各种传说也被京襄城村人在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任常妮为火神办鳌山灯会,被火神所烧的传说,逐渐形成谚语流传下来,“火神烧鳌山,自己东西都不认”;嗜赌的土地爷赢得嘴发青、脸发红的土地婆,令石磙凹的土地爷悔恨不已;要饭的“黑老头”,因在野兽频发的“九龙口”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夜路人,直至去世,所以被村民在龙王庙内塑像铭记。一个个神奇的传说,寄予了村民对真、善、美的考量,也给京襄城村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

从故事到传说,经历数千年的变迁,历史悠久的京襄城村被海内外郑氏公认为郑氏发源地,每年都会受到海内外郑氏族人的参观和凭吊。如今,京襄城村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时期,张世计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正努力依托自身特色,向着美丽乡村的标准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