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读
行政审批2014年度绩效排名出炉
我省第四代云计算数据
中心在郑州航空港奠基
落实主体责任 抓好基层党建
“六个一体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郑州都市区十大建设
项目评选邀专家评审
市委市政府
向离退休干部通报工作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个一体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六个一体化”稳步推进
担当“双重责任” 践行“四个率先” 大型系列 报道 26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武建玲

核心提示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践行“四个率先”,担当省会责任。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在新型社区生活怎么样?

走进新郑市孟庄镇鸡王新型社区看看便知。

这里楼房整齐漂亮,绿植充足,还建有特色商业街区。居民既可以在家看数字电视、玩电脑,也可到社区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文化活动中心看书、读报、远程学习,还可在社区娱乐广场跳舞唱歌。社区服务中心还能为居民提供医保、低保救助、就业登记、金融业务、计划生育等20多项服务。

让居民满意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幽美、舒适、方便,还有离家很近的工作岗位和满意的收入。居民王栓喜在社区旁六盛钢材市场上班,他两个儿子在附近的华南城上班,每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伴和儿媳做社区保洁,月收入各有1800多元;家里分了5套房,住3套,出租两套,租金一年两万多。

鸡王社区不少居民都感慨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城里人”生活。可谁能想到,这个漂亮、现代的社区几年前还是一个被枣林和庄稼地包围的小村庄。

让这个小村庄以及其他乡村发生巨大变化的,是我市正在强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吹响新型城镇化号角

2012年2月16日,我市召开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通过了《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四类社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六个切入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体”工作之首全力加快推进。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市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政策引领、群众自愿、产城融合、就业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从农村切入、以新型社区为基点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

三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新型社区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建设,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一体化,探索破解城乡二元、城市内部二元“两个二元结构”问题的路子,协调推进城乡发展。

三年的探索,三年的实践,我市在推进“六个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依据全市“三化”协调战略空间布局规划,各县(市)区、新市镇分别编制完善了“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各项规划,实现了规划体系与城乡架构体系相衔接。

推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遵循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按照“一区一主业”的原则,分层级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确定了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和服务业七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汽车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个五千亿级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新材料、铝精深加工、新型耐材、现代食品、家居及品牌服装六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等“十中心”。产业集聚区和城镇规划区以外区域,实行水田林路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功能区,构筑城乡三次产业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互为支撑、竞争力和吸纳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先公建、后商业,先中心、后周边的思路,统筹规划和建设城乡路、水、电、气、暖、排污等基础设施,计划五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亿元。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220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411.96公里,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市现有县级综合医院33个、乡镇卫生院86个、村卫生所2216个,共有床位12377张,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创新推行的覆盖城乡的“片医负责制”在全国得以推广; 我市农村中、小学人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451元和1807元,分别比国家规定标准高2721元和1277元。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