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春 来
《第二次初恋》
追逐梦想 拥抱新春
古人吟新年
飘香的年肉
吆喝声声话庙会
qhq5226
qhq512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吆喝声声话庙会

许圣义 许昌浩

庙会,在国内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亦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都会找到它的踪迹。它既是烧香还愿的日子,也是物资交流的场所,在豫西南这个地方,它更是农人情感交汇的盛宴。

庙会的序幕是随着春天的脚步拉开的。“正月正(大年初一)”、“元宵节”、“三月三”、“清明节”、“四月一”、“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半”、“九月九”、“十月一”、“腊月八”……一年四季,轮番值会,会会不断,年年岁岁,周而复始。哪个庙会的兴起,都有它的因由,或是王母娘娘蟠桃会,或是七仙女下凡会牛郎,或是长寿仙翁赐福赐寿给天下老人的时候,不一而足,而农人大多不管这些,哪里有会,早就有人惦记着,届时,呼朋引伴,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招呼一声:“走,赶会去!”男女老少闻风而动,哪里有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庙会也可称为“百老汇”,十里八乡的商家不会错过这盛会的机会,而农人养的牛、猪仔、鸡鸭、山羊,以及形形色色、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农副产品,也要来凑个热闹,有的要趁这个机会卖掉,有的呢,根本不想卖,只是赶来在会上过个价,看值多少钱,自己心里有个数再赶回去,平日在家看着心里也美滋滋的。

会上的物资也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所变化,比如开春早的时候,大多是衣服、鞋袜和常用的农具、锅灶、家具之类,而向后靠点,割麦用的镰刀、扫把、长裤、短袖、种子、化肥等等就会登场了,再往后,就是柴米油盐调味料、粮食布匹花棉袄、美酒糕点滋补品、新书旧书老皇历、丝绸皮草拴狗绳、瓜果蔬菜和年糕……庙会俨然“万国博览会”,并分季节,异彩纷呈,物以类聚,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因为是“万国博览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声鼎沸那是常事。庙会的热闹除了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之外,最招人扎堆凑热闹的便是那不绝于耳的叫卖声。

叫卖亦称吆喝,也叫市声或货声。这是一种初级的广告形式,也是一种历史现象。《韩非子·难势》载:“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这个卖矛又卖盾的“自相矛盾”的故事,可以说是叫卖在典籍上最早的记载了。自从西周时有了商品交换,随着贸易的发展,形成了“行商坐贾”。而经商者求买求卖心切,必然用叫卖这种方式(坐贾有自己的店铺无须叫卖),尤其是那些做小生意的小商贩。所以,走街串巷叫卖的历史非常悠久。而最为集中也最具有乡村气息的当数庙会上的叫卖声,悠长悦耳、抑扬顿挫,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了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卖什么吆喝什么”。 庙会上小摊贩声嘶力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仅吆喝声,就连打扮也各有特色,手里一双鞋,头上戴着鞋盒子,一看就是卖鞋的。

从前庙会上小商贩所卖物品及其叫卖声,大都是按季节和节令而异的。以至于小时候不知什么叫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后来便发现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庙会上的叫卖声中来判断四季轮替。因为,按季节和节令而至的叫卖,非常有特点。比如:从“桂花哟,元宵”的吆喝声中,人们便知道正月十五上元节就要来了;从“烫面的饺儿,热来哎……”的叫卖声中便知道春天到了;而“嫩了芽的香椿哟”这吆喝声则标志着仲春的到来。卖香椿的“小贩”臂上挎着小篮,用柳条绑的小捆香椿摆放其中;继“五月鲜儿来,桃子甜嘞哎!”“哎——雪花落,好吃不贵嘞哎——尝尝口道!”还有:“给的就是多嘞,盛的就是多哎——又凉又甜——又好喝的冰淇淋哟!”声声叫卖声中便知道夏天到了。不过,夏天庙会上常听到的叫卖声当数卖西瓜的。大街上的瓜摊儿大都切成块儿零卖,卖主儿拿把芭蕉扇,边轰赶着苍蝇边吆喝:“吃来哎——闹块儿尝咳——沙着您的口儿甜——这依个大嘞哎……”也有吆喝:“大西瓜咳,脆沙瓤儿嘞——斗大的西瓜船大的块儿嘞吃哎……”悠长悦耳,形象生动,非常动听,让人不由地走过去买块儿尝尝。而“臭豆腐,酱豆腐,韭菜花,酱黄瓜……”的吆喝声响起时,人们就知道已是金风送凉、暑气全消的季节了。“炸面筋来,熏鱼哟”刚吆喝完,“坛肉、扣肉、米粉肉”的吆喝声又起,这说明隆冬已经来临……一阵阵顿挫悠扬的吆喝声,伴着热烈的叫好声、掌声、笑声,让赶庙会的男女老少不禁为之驻足。

但也有一些小商贩一年四季的庙会上都叫卖同一物品,是无季节之分的。这其中包括一些手艺人,像修理皮、便鞋的,修理桌椅板凳的,磨剪子戗菜刀的,修理雨旱伞的等,都有自己的吆喝声。

由于工作忙碌,节假日又埋头写作,已经很久没有赶过乡村的庙会了,但那摩肩接踵、人声鼎沸以及熙熙攘攘、南腔北调的热闹与嘈杂,尤其是那五花八门南腔北调的吆喝声,声犹在耳,萦绕脑际。

我真的从内心喜欢乡村的庙会,那里面承载着太多农人的希望和欢乐,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承载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情世故,承载着笔者对家乡的思念。虽然时代的变迁使赶会的人的年龄结构和货物的内容有所变化,虽然现代超市大举跃进广大乡村,但是,古老的庙会令人难以割舍,南腔北调八方来,纷繁嘈杂货样全——仍然是当代庙会的特色和风格,也是笔者记忆犹新和难以忘怀的情愫。昨天从一则乡村新闻中再次看到家乡庙会人声鼎沸、货塞街巷、熙来攘往的情景,颇为流连,特作此文。但愿家乡父老乡亲人寿年丰,幸福灿烂,家家户户日子如庙会一样热闹红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